演说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演说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个,写作学习参考)【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个,写作学习参考)【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个,写作学习参考)【完整版】

1.西周伯阳父: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注:周人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阳气和阴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事生灭。阴阳二气相互协调,配合有序,流转正常,就风调雨顺,否则就要发生灾难;
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认为发生地震的原因是阴阳二气失去了平衡。属朴素唯物主义。

2.西周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益)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注:史伯强调只有相互差别、矛盾、斗争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动力,完全相同反而不利于事物的发展,属于朴素辩证法思想。

3.史墨:“物生有两,……体有左右,各有妃耦(配偶)。”

注:不同的事物互相结合才能产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不仅不能产生新的事物,而且世界的一切也就变得平淡无味。属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

4.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和齐景公曾讨论了“和”与“同”的问题,晏婴解释说,如果在水中加上水,那么还是水的味道;
如果弹琴,弹出相同的音调,不会产生出乐声,还是单一的音调,这就是“同”。如果在水中加上鱼、肉和各种作料,再加以烹调,这样就可以做成一种与水味完全不同的鲜美的汤;
音乐也是这样,只有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声音相成相济,才能成为一曲动听的乐曲,这就是“和”。晏婴所说的“同”就是简单重复;
所谓“和”就是对立面的掺和。

注:揭示了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

5.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反者道之动。

注: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面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可见上述命题包含了丰富的辨证法思想。

6.《老子》主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又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注:由于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老子》主张以否定的方法来达到肯定的目的,属于古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7.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注:万物都生成于“道”,又复归于“道”,也可以说就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8.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注: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

9.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注:天虽然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却主宰着人间的一切生死福祸,操纵着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和万事万物的生灭。可见孔子心目中天是有意志的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10.老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注:认为微小变化经过量的积累会引起巨大的变化。属于古代朴素辩证法。

11.墨翟:“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曰之实;
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注:他的第一个标准以过去的间接经验做为衡量真伪是非的标准,因而强调了逻辑证明的作用;
他的第二个标准以多数人的直接经验作为真理的标准,属唯物主义;
他的第三个标准注意从社会政治的效果方面检验知识的真假和言论的好坏,主张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检验认识,属唯物主义。

相关热词搜索: 哲学 史上 哲学家 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个,写作学习参考) 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和哲学命题(44个 写作学习参考) 中国哲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