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中秋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注定了八月十五,举头望月与天涯共此时。当人们和家团聚,赏月、游湖之时就赋予了中秋节这样的意义,把人间温情与风物美景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和家团员的温馨、幸福与快乐,同时带给离乡背井的游子以浓浓的乡愁。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中秋佳节赏月中学生作文精选资料。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秋之夜,月光这般皎洁…“当啷,当啷……”大街小巷到处传来了“博状元”的骰子声。“博状元”是厦门特有的民间习俗,一种欢度中秋佳节的传统游戏。几个人一组,轮流掷6个四方形的小骰子,按骰子停止时所显示的“点数”依次分为“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一直到“状元”。掷出某种“点数”,便得某个相应的中秋月饼。其中,“状元”饼只有一个,而且特别大,像中秋的圆月。晚饭后,我们全家也围在灯光下,喜洋洋地玩起这种游戏。大家越玩越开心。瞧,奶奶笑得眉毛直抖,妈妈笑得嘴巴成了月牙儿,爸爸笑得直拍大腿。弟弟呢?不停地扮怪相,逗得我们笑了又笑……
半小时过去了,我们各人得到的月饼也渐渐多起来。可是,唉,真倒霉,我掷到的尽是可怜的“秀才”,得到的只是几个小小的“肚脐”饼。我偷偷瞟了一眼剩下的饼,还好,还有几个“三红”。而“状元”呢?到现在为止也还“安然无恙”,沿未被谁博得。我心里真是又紧张又高兴。
这时,只见胖弟弟“咚”地从椅子上跳下来,一把抢过骰子,像变魔术似的在手心里搓来搓去。我赶紧伸长脖子,紧张地盯着——要知道,弟弟是连续两年的“状元”获得者。去年他得“状元”时也是这个动作。我终于闭起了眼睛,只听弟弟嚷道:“来呀,看我的!”见我睁开了眼,他又得意地拍着胸脯嚷道:“状元是我的!”他一手拿起骰子,扬了扬,从上往下一掷。由于用力过猛,一粒骰子从碗里蹦了出来。弟弟惋惜地瞪了一眼跳出的骰子,又狠狠地抓起那粒骰子往碗里一扔,背转过身子,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我们见了,都捧腹大笑,都说他是个吹牛大王。可他呢?还一个劲地嚷道:“下一次,哼!看下一次!”……大家笑了一会儿,又按着顺序接着掷。又轮到我了,我紧绷着脸,胸脯轻轻地起伏着,心头“扑扑”直跳。我双手颤抖着从碗里取出骰子,学着弟弟的样子,在手心上搓了搓,又吹吹气,站了起来。我的举动也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有的还笑得趴在桌上直叫“嗳哟”。弟弟又在一边说风凉话:“姐姐,呵!怕又要吃‘黑巴巴’了!”是呀,谁叫我前两年做了“乌龟大王”,尽得“秀才”呢?可我又不甘示弱,大声喝道:“看吧!”一扬手,不轻不重地“掷”了下去。我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正在旋转的骰子。“啊,五红带六!”全家人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弟弟目瞪口呆了。
接着他撅起了薄薄的嘴唇,那翘起的嘴巴足足可挂一个油瓶。忽然,他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蹦了起来,反背着手,不住地眨着眼,说:“哼,高兴太早了吧!俗语说:饼未掷完,状元要掉下。”我一听,赶紧俯下身子一看,糟糕,还有两个残存的“三红”,还得博下去。这中间要是有人掷出的“点数”超过我那“五红带六”,我眼看快到手的“状元”就要“掉”下——被人夺走。最后,这两个“累赘物”幸好被爸爸和奶奶拿走了。我终于保住了“状元”!我一下子蹦得老高,一把抢过状元饼,紧紧地捧到胸前……
“噼噼叭叭”!一阵阵鞭炮声响起来了,我手捧着“状元饼”,沉浸在欢乐之中。
记忆中,无论农活多么忙碌,八月十五这天,母亲仍然会放下手中的农具,换上干净衣服三五人一道去赶集,买回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同时,住校念书的我们也尽可能赶回家,既为了全家团圆赏月,也为了满足肠胃对美好食物的渴望与需求。
赶集归来,母亲空空的篮子里便多了一些让我们垂涎的东西。割上斤把肉那是少不了的,手头宽泛的话还会捎回条鱼。因为是中秋节,自然少不了月饼、苹果和柿子,但苹果、柿子多是三五个,一般也就是刚好够我们姐弟三人的,月饼更是只买五块,一个人一块,用母亲的话说,这些都不能当饭吃的。但为了圆孩子们中秋美梦,母亲更多的便是制作手工月饼来给我们解馋。
赶集回来,母亲便把“糟头”(做饼时留下的一块生面,主要用于发面)用温水泡在瓷盆里,午饭后便开始和面。在醒面的间隙,母亲把家中的芝麻拿出来选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炒,冷却了以后便用家里的石臼把它捣碎然后拌上糖,这样月饼馅便做好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村里只有我们家才有那个石臼,听父亲说那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因此,每年中秋节的下午,故乡的老屋便始终弥散着芝麻的香味。这时面已发好母亲便开始揉面,并把它们做成盘子那么大小的饼,里面包上准备好的芝麻糖,用簸箕盛着端到锅灶上,一块块地放到锅里面烤。当然,一锅最多只能放四块,而且火候也要适中,大了就被烤糊了,小了有可能不熟,所以烤饼是一个细致活,当然,这对于母亲而言自然不是什么难题。
晚上,皎洁的月亮早早地就挂在了空中,好像她也知道今天要受人们祭拜似的。母亲和姐姐便把桌子抬到院子里,放上早已用盘子装好的苹果、柿子、月饼和母亲做的月饼,然后还要认真祈祷一番,无非是祈求平安、丰收之类的话语,具体说得是什么听不明白也听不清楚更不想听,因为心早已被那些食物给勾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起床为我准备回校的东西,自然少不了要在我的书包里装些月饼,有时,姐姐还把她没吃的苹果悄悄地塞到我的手里。这些生活的细节与往事让我记忆犹新,令我珍藏永远。
伴随着嫦娥悠远的笛声,玉兔欢快的奔跑跳跃声,还有全中国人民的笑声,中秋节就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双节长假在昨天正式开始。我一觉睡到了八点,便爬起来边吃早饭边看新闻。此时家人已经开始忙碌了,节日的气氛已经显现出来:奶奶在到处拖地,打扫卫生,并摆好茶几上的月饼和瓜子等点心。姑姑一大早就去了菜市场,买来了,鱼、牛柳、螃蟹还有许多蔬菜,这些都是为晚上的中秋大餐而准备着。电视里滚动播放着全国各地大堵车的消息,真让人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经过一天的忙碌,家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沙发、桌椅都整整齐齐,地也干净敞亮,看了令人满心喜悦。此时,爸爸妈妈和爷爷也到了。东方的太阳已经悄然隐退,中秋的夜幕逐渐拉开,团圆的气氛在大地上弥漫开来,属于月亮的时间正式开始!
全家八口人坐在了饭桌前。清蒸鱼、大闸蟹、月饼、牛柳炒洋葱、凉拌猪耳朵、蜜甜米团子还有一道汤都摆上了餐桌,虽然不能说是色香味俱全,但也算得上是十分丰盛了。大家边吃边饮着汇源果汁和葡萄酒,还真是十分惬意。
就在这万家团圆,灯火阑珊之时,一轮皓月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浮现在天空中。那么明亮,那么皎洁!它散发出无数银白色的玉光,如同一把把玉伞投向人间,照亮了大地,照亮了祖国的多娇江山,照亮了遍布全世界的华人的心。哦,我似乎又握到了那秋实的寂静的手,进入那飞翔的意境。我飞翔在黑暗的夜空,只有那明亮的月亮给我照亮前行的路。
借着那明亮的月光我看见一朵朵白云从我身旁飞掠而过。我看见下方是一片无垠的草原,矫健的马匹飞奔而去,悠扬的蒙古长调响彻天地;我看见下方那碧涛滚滚的东海,前方那秀美的小岛,是祖国的神圣领土鱼岛;我看见傲然挺立的珠穆朗玛峰,代表着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世纪风姿;我看见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那波涛汹涌的长江三峡,那风光旖旎的华山之巅……哦前方那是灯火辉煌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犹如一颗红星在闪闪发亮。前方的一片公园,桂花树下,两位老人坐在石桌旁,边饮桂花酒,吃月饼,边下象棋。饮秋风,醉人怀,赏秋月,别有一番风情……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我心里,祖国的皎皎明月在我心里,它永远在我心中,无论我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它都永远伴随着我。它牵系着一段中秋情缘,一段中华情。它犹如有磁石般的魔力,将我们的心紧紧地牵在它身上——
我的中华!
今天是中秋夜,我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思念起了去世的奶奶来。她那慈祥的面庞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来,我就想起我们家乡的糖饼,因为烙糖饼,是奶奶的拿手好戏。
记得那次我们到奶奶家过中秋,刚吃过午饭,我就看见奶奶拿起了一个大黄盆,开始和面。奶奶揣呀揣,翻来覆去地揣,似乎要把面里的筋也要给揣出来似的。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见奶奶用手迅疾地拍上几下,盖上纱布,面算是和好了。
和好了面,奶奶并不休息,进里间抱出三包糖来。这三包糖,都是用纸包的,一头大、一头小,上面还贴着一块儿红纸,长条的,外面用线绳捆扎。奶奶先解开一包,连同包糖的纸一道摊在桌上,再把另外两包打开倒上去,用擀面杖轻轻地擀。奶奶一直要把这些红糖都擀细,如面粉那么细。
第三个环节,就是炒芝麻,我的两个年龄最小的姐姐,蹲在锅门口添草烧火,奶奶则是站在锅前,用铲子不停的翻炒。芝麻的香味儿从厨房里飘到院里,飘到大树下,飘向广大的空间里,即使我正在玩耍、奔跑,也会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深深地呼吸几口,心想:“奶奶的芝麻真香啊!”
炒好的芝麻,盛到簸箕里,漫漫地摇晃,让它冷凉,奶奶说:“油都被炒出来了,不摇晃,芝麻就会结块儿,那香味就不正了,糖饼就不好吃喽!”等到芝麻冷凉,放到碓臼里轻轻地嗑,盛上来,与红糖拌在一起。这时,夕阳已经红红的照进了厨房。
还是我的两个年龄最小的姐姐在灶下烧火,奶奶则是在灶堂前忙碌。每包好一个小圆饼,她都要沾上一层雪白的芝麻,然后贴到刚刚烧热的锅里。奶奶都是把先包好的糖饼放在锅的正中间,那里热度最高,待一会儿翻身,挪挪位置,再把第二个贴到锅的正中心。如此,直到太阳落山,直到开始点灯的时候,奶奶才完成整个月饼的制作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呢,也没闲着,领着弟弟妹妹们到处乱跑,想点子玩儿,还时不时地跑回灶间来看看。第一次来的时候,奶奶说:“小宝,拿一个尝尝,”我伸手拿起一个,烫,啪地掉地上了,引得两个姐姐放声地笑。我把饼捡起来,两只手轮换着晃晃,再拍拍,用嘴吹吹,上去就咬它一大口。外面的,好脆,好香;里面的又柔,又软。怎么没有糖?我用两手一压,糖稀现出来了,再吹一吹,用劲儿猛一吸,把糖稀饱满地全部地吸入口中,那种又香又甜的感觉,真的像醉了似的。一转身,发现奶奶在看着我,很专注,又好像很幸福。我趁奶奶还没回过神来,转身跑了。就在那转身之际,顺手又拿了一个芝麻糖饼。
晚上的时侯,一家老少,男男女女,十几个人,围坐在明媚的月亮下面,一边吃着圆圆的糖饼,一边拉家常。当时,我和兄弟姊妹们在一旁打闹嬉戏,偶尔到大扁子里去拿上一个芝麻糖饼吃,那时,真幸福。
奶奶,我想您,想您烙的芝麻糖饼。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在吟诵无数寄托相思、抒发感悟的咏月名作时,我们心中那股相思、团圆之情便愈加浓烈。
古往今来,中秋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注定了八月十五,举头望月与天涯共此时。当人们和家团聚,赏月、游湖之时就赋予了中秋节这样的意义,把人间温情与风物美景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和家团员的温馨、幸福与快乐,同时带给离乡背井的游子以浓浓的乡愁。
记得在《东京梦华笔》中曾描绘出“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圣晓”的热闹景象,这正是古人向往团圆、庆团圆的形象体现,对于现在的我们过中秋可谓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选择放烟火,朗朗月下,火树银花,普天同庆;可以选择游公园,桂花飘香,月色缠绕于那暗香浮动的枝头,
在脚下洒落点点银光;可以选择江边漫步,明月当空,江风清洌,烟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银螺般给人清新之感,或者干脆呆在家里,在轻柔的音乐里,吃几样精细菜肴,尝点月饼,凭盒赏月,月光倾城的荣美必将充溢你的胸怀,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明月照千里”的广博至美,于是月光又赐予人们一份思索:远寄乡思!不论远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亲思乡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借着月心之桥将祈祷传递到远方的家中,愿亲人更好,家乡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时,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读出远方的牵挂与问候。
谈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提久负盛名的中秋月饼。东坡曾赞叹道“小饼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现如今的月饼更是琳琅满目,花式齐全,但不论如何翻新,不变的是它圆圆满满的外形,象征着家庭温馨和美,家人团圆共聚,所以说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枚枚朋饼,它不仅仅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与汗水,更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渴望人月共团圆,天人和谐的缩影,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有人说思念像中秋的满月,牵挂似漫天的繁星,在这欢乐的节日到来之前,我愿借着柔柔的风,谱上长长的祝福,让它轻轻飘进所有人的心中!最后祝愿全校师生中秋佳节和家团圆,幸福美满。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