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平均分优质课教学设计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教版平均分优质课教学设计6篇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同学们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同学们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此环节,教师必须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判一判”“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设计意图:把平均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5.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说一说课堂所得所获,锻炼学生能够抓住课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总结。】
《平均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上林县明亮镇塘隆小学 杨玉桂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页—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小红分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的分面包。
生2:有两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评析:此处从准备要去春游的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小组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样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精选公文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下“平均分”优质课教学设
计及教学实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平均分”教学设计
江西省南昌市上河街小学赵志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
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
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
分。
【教具准备】
、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
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
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
(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
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
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
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
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
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
2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
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
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
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
想说什么呢?(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
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
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
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
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
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
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
吗?叫什么分呢?
3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
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
(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
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
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
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
拿出学具)
2.数一数。
师:有多少个小碗?
3.说一说。
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把大
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
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4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1)1个1个地分;(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6.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
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
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
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
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
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
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
2.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
哪里?
3.开放练习。
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
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
你们还剩几个?(12个)
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
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
5
----------------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
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
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
是什么?
【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学(二年级下册)》中“平均分”的教学内
容与九义教材相比是加强了的内容,是
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
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
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
教学过程的探索。
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
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
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6----------------精选公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7----------------精选公文范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认识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教学设计
蚌埠市五河县实验小学 吴博朦
1、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44~45页《认识平均分(二):平均分成几份》
2、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会“先确定份数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会“先确定份数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4、教学准备:
PPT课件、苹果图片、小棒、圆片
5、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知道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的平均分的方法。现在,光头强拿来了6个苹果,如果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你来说。(分成了3份)
2、光头强想每3个一份的分,可以怎么分呢?
你来。(6个苹果,每3个一份地分,分成了2份)
3、这就是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平均分的方法:每几个一份地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训练的主要是逻辑思维,其基础性较强,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复习方式不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而且向学生深入了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准备。】
(2)新知探究
1、拿出准备好的不透明的苹果箱,里面装了一些苹果。
过渡语:这个时候,熊大熊二两兄弟来光头强家做客了,(张贴熊大熊二的图片,并画出两个盘子),光头强拿出了一袋子苹果,不透明的袋子,你能帮助他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熊大熊二两兄弟吗?
先独立想一想,小组内交流下自己的想法。
谁愿意来帮助光头强。请到黑板上分一分。
预设:学生如果不知道,可以提示:要把这袋子苹果平均分成几份?(2份)
生:先从里面拿两个,每人分一个,分掉了2个1;再从里面拿两个,每人分一个,这时,分掉了2个2;再从里面拿出两个,每人分一个,分掉了2个3;再从里面拿出两个,每人分一个,分掉了2个4;这样依次分下来,直到分完为止。
师:我们发现把这袋苹果分完之后,每只熊分得4个苹果,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你真了不起!在看不到总数的情况下,还能平均分。
所以说,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4个。(板书)
【设计意图:在隐藏了总体数量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调动学习经验,便会自然地将其一个一个地分,从而实现一般意义上的平均分。】
2、(1)PPT出示: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师先引导,平均分成几份?(2份)所以,先拿出两张圆片纸,将手中的12根小棒分一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然后在组内说一说自己分的想法。
指名说说是怎样分的,每次要拿出几根小棒,每次分掉了2个几。
要想平均分成几份,必须将12根小棒正好分完,并且每份分得同样多。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PPT出示: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
请学生在黑板上用12根小棒投影展示自己的分法,先说说把12根小棒按照什么样的要求分的,每次要拿出几根小棒,每次分掉了3个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用12根小棒展示自己的分法。
如果有学生回答错误的,及时抓住错误的资源,进行讲评。
要想平均分成几份,必须将12根小棒正好分完,并且每份分得同样多。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3)PPT出示: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
先说说把12根小棒按照什么样的要求分的,每次要拿出几根小棒,每次分掉了4个几。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
(4)PPT出示: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个?
师:不用小棒分,你还会分吗?请你们想一想,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
生: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个。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二六十二,根据乘法口诀想到的。
(5)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12份,每份有几个?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汇报。
生:有12根小棒,平均分成12份,每份有1个。
3、小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种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在确定了平均分的份数的情况下,每次就要从总数中拿出几个来进行平均分,比如说,要想平均分成2份,就要从总数中先拿出2个来,分掉2个1;再拿2个出来,再分掉了2个2;再拿出2个来,分掉了2个3;直到分完为止。最终,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展示、观察比较、交流互动使学生进一步对“平均分”进行感知,建构了“平均分”模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巩固练习
1、连一连。
(1)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分得方法。
(6里面有3个2。)
(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
(2)12根胡萝卜,平均分给4只兔,每只兔分得几根?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分得方法,比较一下每份分得的数量是不是同样多的。
2、想一想。
18个圆,正好能平均分成多少份?
学生用手中的圆片先分一分,同桌之间再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指名学生在黑板展示自己的分法,并说一说。
生1:把18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9个。
生2:把18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6个。
生3:把18个圆,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生3:把18个圆,平均分成9份,每份2个。
生3:把18个圆,平均分成18份,每份1个。
教师引导总结:只要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经历连线、画圈、摆一摆的方法体会“平均分”,对“平均分”有更深刻地认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二)
——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分得同样多
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4个。
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个。
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总数 平均分的份数 每份个数
课题: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平均数
学习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知道加权平均数的权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学习过程:
一、前提测评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按百分制计算。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
选 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甲
80
95
95
乙
95
80
95
计算选手的平均成绩,确定出哪名选手更优秀?
二、探究新知
1、某商店现有A、B两种糖果,其中A种糖果60元/千克,B种糖果40元/千克。
求:(1)A种糖果2千克和B种糖果2千克混合后的平均售价是多少?
(2)A种糖果1千克和B种糖果3千克混合后的平均售价是多少?
(3)A种糖果3千克和B种糖果1千克混合后的平均售价是多少?
猜想:A种糖果100千克和B种糖果300千克混合后的平均售价会是多少?
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语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①如果这家公司想招聘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单号学生计算甲的成绩,双号学生计算乙的成绩,后面相同)
②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读写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③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听说能力较强的翻译,按照听占30%,说占30%,读点20%,写占20%确定应试者成绩,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3、解决问题: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按百分制计算。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
选 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甲
80
95
95
乙
95
80
95
请你设计你一个方案,并通过你设计的方案计算两人的平均成绩,确定出两人的名次。
4、小结:一般的,若n个数,…,的权分别是,则f1,f2,……,fn,则
(读作x拔)=
叫做这n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三、实践运用
1、某公司预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应试者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
应试者
面试
笔试
甲
86
90
乙
92
83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让它们6和4的权,分别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成绩,谁将被录取?
2、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满分为100,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依次是95,90,85.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四、小小设计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 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
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2.拓展练习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平均分》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这过程中,我突出了学生的三次实际操作。
第一次,小组同学互相分水果,重视学生分的结果,注重让学生体会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在课的始终,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圆形纸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再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应该返回头来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第二次,重视分法: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体现了学生对物品的不同分法,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应该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应该追问学生:“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使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优化分法。
第三次,分香蕉,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不过值得自己思考的是: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如何做到收放自如。如何让自己提问时的语言更加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思考、回答更明确,清晰,学习的更加轻松,愉快。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优质课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