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演说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疾控机构工作规范(10篇)

篇一: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中心单位工作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和原则

  为了规范疾控中心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本制度坚持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疾控中心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疾控中心内部各项工作,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监测、突发事件应对、公共卫生技术管理等。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

  (一)组织架构

  疾控中心设立领导班子、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和派出机构。领导班子由中心主任、副主任、总会计师等组成,负责中心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工作。业务部门负责具体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中心的人事、财务、后勤等保障工作,派出机构负责在特定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职责

  1.领导班子职责: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总会计师负责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

  2.业务部门职责:负责疾病监测、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免疫规划、健康教育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3.职能部门职责:负责中心的人事、财务、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

  4.派出机构职责:负责所在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协助上级部门完成各项任务。

  三、工作流程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流程

  1.疾病监测:通过常规监测、专项监测、疫情报告等途径,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疾病趋势。

  2.疫情报告: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情性质和范围。

  3.疫情处置:根据疫情特点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免疫规划:制定免疫规划,组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5.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二)突发事件应对流程

  1.突发事件报告:发现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突发事件调查:开展突发事件调查,了解事件原因、性质和危害程度。

  3.突发事件处置:根据事件特点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扩散。

  4.突发事件总结:突发事件结束后,对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四、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制度:center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center

  (三)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center

  (四)后勤保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center

  (五)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与执行:center

  五、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一)信息公开

  1.信息公开内容: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结果等信息。

  2.信息公开途径:疾控中心网站、公告栏、新闻发布会等。

  3.信息公开反馈: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二)公众参与

  1.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2.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3.公众咨询:设立咨询热线,解答公众疑问。

  六、监督与考核

  (一)内部监督

  1.审计监督:对中心的财务、资产、项目等进行审计。

  2.纪检监察监督:对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廉洁自律、违规违纪等方面的监督。

  (二)外部监督

  1.上级部门监督:上级部门对中心的工作进行监督。

  2.社会监督:公众、媒体对中心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考核

  1.工作人员考核: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2.工作质量考核: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

  七、附则

  (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疾控中心。

  (三)疾控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篇二: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中心各项规章制度

  1.疾控中心的定位和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是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属的直属单位,是负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机构。疾控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监测和预报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微生物学研究

  疫苗预防接种和卫生教育

  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

  2.疾控中心的管理机构

  疾控中心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领导班子

  疾控中心的领导班子由主任和副主任若干名组成,主管分别由主任和副主任担任。

  2.2科研处

  科研处负责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疫苗研究、疾病流行病学、传染病预防和卫生应急等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2.3预防保健处

  预防保健处主要从事疾病防控信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疫苗预防接种、卫生健康教育、地方疾控中心管理等工作。

  2.4实验室管理处

  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疫苗质量控制和监测、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

  2.5后勤保障处

  后勤保障处负责疾控中心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包括设备管理、会务服务、车队管理、物资管理等工作。

  3.疾控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保证疾控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运作,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疾控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疾病保健药品管理制度》

  该制度体现了疾控中心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药品管理的要求,包括药品采购、存储、管理和使用等工作。

  3.2《疫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对生产抗原、制备疫苗、质量控制、运输和储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对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3.3《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预警制度》

  该制度要求疾控中心在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同时进行预警和研判工作。

  3.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该制度旨在加强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规定了灾害发生后的预警、响应、救援、防控等方面的应急措施。

  3.5《机构人事管理制度》

  该制度为疾控中心的人事管理提供准则和规范,包括招聘、聘任、调整、培训、考核、离退、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3.6《经济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审计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疾控中心的经济活动提供管理指导。

  总结

  疾控中心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机构,其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疾控中心的职责、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疾控中心的工作和作用,为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篇三: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5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

  5.1监测??

  5.1.1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5.1.2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与消长调查??

  5.1.3病媒生物侵害状况的调查监测??

  5.1.4病媒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5.1.5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与感染因素监测??

  5.1.6疫源地消毒质量监测??

  5.1.7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质量与感染监测??

  5.2消毒、杀虫、灭鼠措施的实施??

  5.2.1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5.2.2疫源地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5.2.3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5.2.4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与感染控制??

  5.2.5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的技术指导与效果评价??

  5.2.6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业务培训??

  5.3消毒、杀虫、灭鼠相关产品效果及其相关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5.4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调查与研究??

  5.5用语解释??

  5.6法规文件5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5.1监测??

  5.1.1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1)

  目的??

  收集、利用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的基本资料,分析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订计划、采取对策、改进防制措施、实施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

  内容与方法??

  a.

  资料来源??

  ?q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和相关文件。??

  ?q有关部门或行业发布的统计资料。??

  ?q各级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室的工作记录总结。??

  ?q本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的信息库。??

  ?q各专题调查资料和监测资料。??

  b.

  需要收集的资料:内容见下表??

  表5.

  各级疾控中心应收集的资料及频度??

  资料类别?

  收集或整理频度(次/年)省级地级

  县级

  1.

  基础资料:????

  (1)

  行政区划?

  变动时调整

  △

  △

  △

  (2)

  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

  变动时调整?

  △

  △

  △

  (3)

  感染控制重点行业数量分布与基本数量

  1/2?

  △

  △

  △

  (4)

  消毒、杀虫、灭鼠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消毒灭菌单位数量分布与基本情况

  变动时调整?

  △

  △

  △

  (5)

  消毒、杀虫、灭鼠服务单位数量分布

  与基本情况?

  1?

  △

  △

  △

  (6)气象、水文?

  △

  △

  △

  2.

  专题调查或监测资料:????

  (1)

  蚊、蝇、蟑螂、鼠的种群和密度消长

  △

  △

  △

  (2)

  主要昆虫抗性调查?

  1/5~1/3?

  △

  △

  △

  (3)

  病媒生物侵害状况调查监测?

  1?

  △

  △

  △

  (4)

  医疗卫生用品消毒质量消、杀、灭药械质量监测

  △

  △

  △

  (5)

  疫源地消毒、杀虫、灭鼠监测

  △

  △

  △

  (6)

  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质量与感染监测

  △

  △

  △

  (7)

  消毒、杀虫、灭鼠相关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卫生学评价1△

  △

  △

  (8)

  消毒、灭虫、灭鼠药械实验室和现场应用评价

  1?

  △

  △

  △

  3.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导与效果评价?1△

  △

  △

  △表示需要收集的资料。

  c.

  收集的资料力求准确、完整、系统,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分类整理、登记、编号、装订、存档;专题调查和监测资料每10年汇编1次。??

  d.

  资料应定期分析、总结、上报、反馈、交流。??

  (3)

  职责分工??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集各自辖区内的基础资料,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写出报告;地区性调查、监测资料报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疾病控制机构,上一级机构应定期向下级机构反馈相关信息。省级机构负责制定监测、调查的记录表。??

  (4)

  结果与评价??

  a.

  收集的资料齐全、准确、完整;??

  b.

  分类整理,装订成册,按期汇编;??

  c.

  资料的利用情况。??

  5.1.2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与消长调查??

  (1)

  目的??

  准确地掌握本辖区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媒介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2)

  内容与方法??

  a.

  蚊、蝇种群密度和消长调查??

  ?q密度调查方法??

  ――成蚊:采用人工小时法,即用电动吸蚊器于设定的调查点内,人工捕捉15分钟,捕获的成蚊只数乘以4,即为人工小时密度指数。捕蚊应于上午10时前完成。??

  ――成蝇:采用捕蝇笼法。以高40cm,底圆直径25cm,锥形高35cm,顶口直径2cm的蝇笼,于设定的调查点内,白天放置6小时,捕获的蝇数即为蝇密度指数。诱饵应采用腐鱼。??

  ?q设调查点:选择蚊、蝇各种群最适栖息或活动的场所为调查点,并各占一定比例,一旦设定不应任意变动。县城镇设蚊、蝇调查点5个(东、西、南、北、中),蚊调查每点每次在人房和畜圈各调查5间房,蝇调查每点每次各调查2笼次。??

  ?q调查期:每年调查1个消长周期(即从蚊、蝇露头月开始至越冬月止),每旬调查1次。??

  ?q鉴定统计:捕获的蚊、蝇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计数、记录。新发现的种群应制作标本保存。??

  b.

  蟑螂种群密度与消长调查??

  ?q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每一调查点布统一规格的粘捕盒3~5只,每盒用2g新鲜面包屑为诱饵,每15m\+2布盒1只,置于蟑螂活动场所,晚放晨收。连放2日,捕获只数即为该点的密度指数。捕获的蟑螂进行分类鉴定,并作记录。??

  ?q设调查点:选择不同生态环境,如居民户、饮食服务行业、酿造业、交通工具、医疗卫生单位等作为调查点。地级市的区设调查点不少于3-5个。有条件的县城镇可参考地级市的区选设调查点。??

  ?q调查期:每年调查1个消长周期,每个调查点每月调查1次。??

  ?q调查总结于次年1月报上一级机构。??

  c.

  鼠的种群密度和消长调查??

  ?q密度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在调查的全过程中,统一使用中型铁制鼠夹,诱饵用油条、油炸花生米(在缺水环境可用苹果块)

  。在一个消长周期内,选定的诱饵不能更改。

  ?q设调查点:应选择能代表各类鼠的生态环境。每个区及县城镇至少应设2个调查点。每一调查点布夹不少于100夹,连布3日,有效夹不少于300夹日。有鼠传疾病的县,应针对主要传染源或宿主进行调查,掌握其密度,必要时应在田间或草场进行。??

  ?q调查期:每年调查1个消长周期,每月调查1次。?ァ

  々q鉴定统计:捕获的鼠进行分类鉴定、计数,记录于调查表内,新发现的种类制作标本保存。??

  鼠密度(或分类鼠密度)

  =捕获鼠总数(或某一种鼠类)

  /有效夹次总数×100%

  d.

  其它病媒生物调查??

  根据本地区对人民健康危害大的病媒生物情况,确定其它监测调查对象,如蚤、白蛉等。

  (3)

  职责分工??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指导和考核,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调查工作。县级于次旬(月)

  初3日内向地级报旬(月)报表,次年1月内报出年报;地级汇总县级月报于次月10日内报省,次年2月内报出年报。??

  (4)

  结果与评价??

  a.

  调查点的调查旬(月)

  次数;??

  b.

  旬(月、年)

  报上报数(率)

  、及时上报数(率);??

  c.

  现场调查记录、分类鉴定记录、消长曲线图和工作总结的质量等。??

  5.1.3病媒生物侵害状况的调查监测??

  (1)

  目的??

  通过调查监测,掌握本地区不同单位和场所病媒生物孳生和侵害情况,以便更有效地杀灭病媒生物,提高防制效果。??

  (2)

  内容??

  a.

  选择单位、居民户为监测单元。??

  b.

  对外环境蚊、蝇孳生地及鼠和蟑螂栖息场所进行调查。??

  c.

  按本规范5.1.2规定的密度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对照全国爱卫会规定的灭鼠、蚊、蝇、蟑螂标准,衡量是否超标;根据其侵害程度提出防制对策和建议。??

  d.

  根据监测与调查结果,提出防治对策和处理意见。??

  (3)

  职责分工??

  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合爱卫办负责组织实施,地级负责抽查。??

  (4)

  结果与评价??

  调查记录、防制方案和工作总结的质量。??

  5.1.4病媒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1)

  目的??

  通过监测,掌握当地主要病媒昆虫对常用杀虫药物的抗药性,为筛选敏感的药物,指导合理选择药物品种和使用浓度提供依据。??

  (2)

  内容与方法??a.

  测试常用杀虫药物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测试的药物采用标准品。??

  b.

  测试的方法:成蚊用滤药膜法,幼蚊用浸液法,成蝇用点滴法,蟑螂用药物接触法。

  c.

  测试昆虫的采集和处理;测试的昆虫应从不同地区的外环境中采集。??

  ?q成蝇:以家蝇为测试蝇种,捕获后经实验室培育1~2代,体重应达50只/g方可用于测试。??

  ?q成蚊:以库蚊为测试蚊种,收集野外的库蚊卵块,实验室培养出第1~2代的幼虫和成虫(羽化后不超过5天)

  为测试对象。??

  ?q蟑螂:用玻璃瓶捕获的蟑螂(选用德国小蠊较好),经实验室培育第1~2代作为测试对象。??

  d.

  每3~5年调查1次,每次测定1~2个虫种,每一虫种测定3种以上的不同类型药物。

  (3)

  职责分工??

  省和有条件的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抗性调查。做出总结报告,并反馈至下级。??

  (4)

  结果与评价??

  a.

  测试记录、方法、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等;??

  b.

  完成测试的虫种、药物类别和药物品种的数量;??

  c.

  测试总结报告的质量。??

  5.1.5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与感染因素监测??

  (1)

  目的??

  通过定期监测,掌握医院、保健院(站、所)、体检站、私人诊所等单位和采供血机构的消毒质量与感染危险因素,促进消毒质量的提高,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

  内容与方法??

  a.

  根据本辖区医源性感染的具体情况,选择可能引起感染的重点部门或环节进行监测,分析危险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汇总后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将汇总的监测情况反馈给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被监测单位。

  b.

  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的实际情况,拟订医源性感染监测方案,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进行监测,各类不同部门监测的主要环节与项目。??

  ?q手术室:空气、灭菌医疗用品、医务人员手、灭菌设备;?ォq监护室:空气、呼吸器具、湿化瓶、医务人员手;??

  ?q血透室:透析器具、透析水、透析机;??

  ?q口腔科:使用中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溶液、口腔手机、灭菌设备;??

  ?q内窥镜室:内窥镜及其附件、使用中消毒/灭菌溶液、注水瓶水;??

  ?q烧伤病房:空气、医疗用品、医务人员手;??

  ?q层流病房:空气、物体表面;??

  ?q产房与母婴同室:空气、护理台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手消毒液;??

  ?q注射室、治疗室:使用中皮肤消毒液、医务人员手;??

  ?q传染病门诊与病房:物体表面、使用中口表与手消毒液;??

  ?q检验科与血库:使用中剩余标本消毒液、血标本操作台;??

  ?q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

  ?q污水处理:排放水;??

  ?q其他感染相关科室。??

  c.

  依据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以及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进行情况调查与采样,并选择相应的指标检测与评价。??

  (3)

  职责分工??

  a.

  省级:制定本辖区监测工作计划,汇总统计监测资料,分析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进行质量控制,指导下级工作。??

  b.

  地级:根据省级监测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监测,汇总统计分析与及时上报监测资料,指导下级工作。??

  c.

  县级:根据上级监测工作计划与实施细则,实施辖区内医疗机构监测,汇总统计并及时上报监测报表。??

  (4)

  结果与评价??

  a.

  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监测数、监测率;??

  b.

  不同单位、不同环节检测数、合格率;??

  c.

  对不合格原因分析和总结和监测结果上报与反馈;??

  d.

  监测记录和资料的准确、完整性。??

  5.1.6疫源地消毒质量控制与评价??

  (1)

  目的??

  掌握传染病疫源地消毒情况与消毒效果,控制疫源地传染病传播。??

  (2)

  内容与方法??

  依据卫生部《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质量监测,定期将汇总的监测情况上报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a.

  每月抽查5-10%疫源地消毒对象进行消毒质量访视,了解消毒范围、消毒剂使用、消毒方法等的符合情况;??

  b.

  凡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的疫源地消毒,其他传染病在必要时,进行微生物学消毒效果监测。可根据传播途径选择物体表面、水、排泄物、空气等作为监测对象,指标为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

  (3)

  职责分工??

  a.

  省级:汇总统计监测报表并进行分析,进行监测质量控制。

  ??

  b.

  地级:汇总统计并及时上报监测报表,提出改进意见,指导下级工作。??

  c.

  县级:实施本辖区疫源地消毒质量监测,汇总并及时上报监测报表。??

  (4)

  结果与评价??

  a.

  疫源地消毒监测数、监测率、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分析;??

  b.

  监测记录和资料的准确、完整性;??

  c.

  监测结果上报与反馈及时性。??

  5.1.7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质量与感染监测??

  (1)

  目的??

  通过对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质量与感染情况监测,确定消毒效果,发现感染危险因素,为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工作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

  (2)

  内容与方法??

  a.

  感染控制重点行业包括:

  托幼机构,敬老院,慈善机构,毛皮羽毛骨等收购、贮存、加工行业,信托旧衣旧物商店,火葬场,洗涤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回收处理单位等行业。??

  b.

  根据本辖区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选择可能引起感染的重点单位与环节进行监测采样,选择相应的指标检测与评价,汇总监测结果,分析危险因素。各级机构每年汇总统计监测情况,作分析后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

  托幼机构消毒质量与感染监测??

  ?q消毒质量监测:儿童活动室、卧室空气作细菌菌落总数和溶血性链球菌检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玩具、餐饮具、熟食盛器、毛巾、桌椅、手、嬉水池等重点环节作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作有效成分含量或含菌量测定。??

  ?q感染监测:托幼机构感染性疾病发生与续发情况。??

  d.

  其他感染控制重点行业消毒质量监测??

  ?q消毒质量监测:消毒设备用指示器材作消毒效果监测;使用中消毒液作有效成分含量或含菌量测定;排放的污水按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检测;物品、环境物体表面等重点环节作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

  ?q感染监测:感染控制重点行业感染性疾病发生与续发情况。??

  (3)

  职责分工??

  a.

  省级:制定工作计划,掌握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指导下级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b.

  地级:每年抽查2个县,每县各3-5个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监测,汇总统计分析监测资料并按时上报,指导县级工作。??c.

  县级:每年按监测工作计划实施辖区内相关单位的监测,资料汇总统计分析按时上报。

  (4)

  结果与评价??

  a.

  不同类型感染控制相关行业发生感染事件的情况;??

  b.

  不同单位、不同环节检测数、合格率;??

  c.

  对不合格原因分析和总结,将监测结果和指导情况上报并反馈;??

  d.

  监测记录和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

  5.2消毒、杀虫、灭鼠措施的实施??

  5.2.1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1)

  目的??

  通过采取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与暴发疫情的处理,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发生与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2)

  内容与方法??

  a.

  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的评价和指导??

  ――对消毒灭菌方法合理选择与使用进行应用效果评价和指导。??

  ――对中心供应室、传染病门诊与病房、血透室、监护室、层流净化室、污水污物处理以及其他医源性感染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和指导。??

  b.

  医源性感染暴发疫情处理??

  ――现场调查: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罹及的人员、年龄、性别、职业、住院科室、入院时间,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验报告记录、临床诊断、疾病转归等。听取有关医护人员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判断。??

  ――样品检测:按初步判断的感染性质、途径,采集检测标本做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分析上报:根据现场调查、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结论,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调查结果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与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

  职责分工??

  a.

  省级:制定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对重点科室消毒隔离进行效果评价,重大(不明原因、新发感染性疾病或病死率较高)

  医源性感染暴发疫情处理;指导下级工作;做好质量控制。??

  b.

  地级:省、地级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重点科室消毒隔离规范管理,提出改进意见;较大医源性感染暴发疫情处理;指导下级与配合省级工作。??c.

  县级:辖区内医疗机构医源性感染重点科室消毒隔离规范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医源性感染暴发疫情(发生病例较少、**死亡病例的事件)

  处理;配合省级、地级工作。??

  (4)

  结果与评价??

  a.

  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方法应用效果,医源性感染重点科室消毒隔离执行情况与规范要求的符合率;??

  b.

  暴发事件调查处理数、处理率;暴发事件调查处理资料的质量;调查处理总结报告的质量。??

  5.2.2疫源地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1)

  目的??

  及时、彻底地消除疫源地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杀灭病媒生物,清洁被污染的环境,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

  (2)

  内容与方法??

  a.

  终末消毒??

  ?q疫源地消毒的病种和时限按《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q消毒范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消、杀、灭的对象和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杀、灭工作。??

  ?q消毒程序: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保护食品、电器设备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消毒结束填写“疫源地消毒记录表"。??

  b.

  随时消毒:教会病家配制消毒液的方法、使用浓度、消毒对象、消毒方法、作用时间、注意事项等。??

  (3)

  职责分工??

  a.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县级进行特殊疫源地的处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

  b.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辖区内疫源地消、杀、灭的实施,并在每次工作结束后作出工作小结。??

  (4)

  结果与评价??

  a.

  疫源地消、杀、灭处理率、处理及时率、处理合格率;??

  b.

  疫源地消毒质量抽查的结果;??c.

  疫源地消毒记录和资料的质量。??

  5.2.3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1)

  目的??

  对自然灾害地区和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消毒、杀虫、灭鼠措施,有效地保护灾区人民身体健康。??

  (2)

  内容与方法??

  a.

  自然灾害包括旱、涝、地震等,突发事件包括传染病暴发、敌人发动的生物战等。

  b.

  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传染病性质和蚊、蝇、鼠等的种群分布及密度,拟定消毒、杀虫、灭鼠方案,确定使用的药物及其浓度、方法和器械。??

  c.

  防制原则:行动上快速彻底,人员组织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

  方法上采取捕打、焚烧、药物处理等综合性措施,器械要土洋结合,直到采取地面和空中超低容量喷洒,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

  职责分工??

  a.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拟定应急消毒、杀虫、灭鼠预案,指导下级机构实施,抽查处理质量并作出总结。??

  b.

  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拟定方案,指导县级并参与特殊地区的处理,检查处理质量并作出总结。??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拟定本级应急方案,组织实施,灾后及时作出工作总结。??

  (4)

  结果与评价??

  调查报告,应急预案或方案,效果考核和工作总结的质量。??

  5.2.4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与感染控制??

  (1)

  目的??

  通过对感染控制重点行业的预防性消毒,使生产环境与工艺达到规定要求,达到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

  内容与方法??

  指导托幼机构以及其他感染控制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措施的实施,把消毒和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与工艺流程。??

  (3)

  结果与评价??

  a.

  指导单位数,指导率;??

  b.

  预防性消毒符合率。??

  5.2.5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的技术指导与效果评价??

  (1)

  目的??

  通过科普宣传以及对消毒、杀虫、灭鼠服务单位的技术指导与技术审核,提高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水平,提出科学合理用药方案,切实保证消毒、杀虫、灭鼠效果,保护环境。??(2)

  内容与方法??

  a.

  按《消毒技术规范》、《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对辖区内消毒、杀虫、灭鼠药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提出适合本地区使用安全、有效的消毒、杀虫、灭鼠药械,并进行技术指导。??

  b.

  对消毒、杀虫、灭鼠服务单位进行技术审核和效果评价。??

  c.

  开展科普宣传,普及防制知识以及过量使用杀虫剂与剧毒鼠药的危害。??

  d.

  进行质量控制,每年组织2-3次服务质量与用药情况评估。??

  (3)

  职责分工??

  a.

  省级:??

  ?q消毒、杀虫、灭鼠服务单位技术审核、效果评价及质量控制;??

  ?q制订消毒、杀虫、灭鼠技术操作规程与用药方案;??

  b.

  地县级:消毒、杀虫、灭鼠服务单位技术指导、效果考核;??

  (4)

  结果与评价??

  a.

  审核、宣传、评价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

  b.

  药械效果评价的结果。??

  c.

  消毒、杀虫、灭鼠药械使用方案。??

  5.2.6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业务培训??

  (1)

  目的??

  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感染控制重点行业、消毒与杀虫灭鼠产品生产企业和服务机构等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单位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质量,更好执行标准、规范与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2)

  内容??

  a.

  卫生标准与规范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b.

  国内外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新方法、新技术;??

  c.

  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检验方法与质控;??

  d.

  消毒灭菌设备操作规范与要求;??

  e.

  杀虫、灭鼠操作规范与要求。??

  (3)

  职责分工??

  a.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并对有关单位质量控制、检验、消毒灭菌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b.

  地(市)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与有关单位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4)

  结果与评价??

  a.

  培训工作计划、小结;??b.

  培训教材、教师的情况;??

  c.

  考试记录、结果与反馈意见。5.3消毒、杀虫、灭鼠相关产品效果及其相关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1)

  目的??

  通过对各类消毒、杀虫、灭鼠相关产品的卫生学监测,掌握产品效果的动态变化情况、影响产品效果的危险因素和环节的变化情况,提出消除危险因素的措施的建议。??

  (2)

  内容与方法??

  a.

  杀虫、灭鼠相关产品效果及其相关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q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针对不同性质的溶媒,测定其中可能混有的毒性物质;??

  ?q杀灭主要昆虫的效果测试;??

  ?q灭鼠剂的杀鼠效果测试;??

  ?q原材料卫生监测。??

  b.

  消毒相关产品效果及其相关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q消毒药械产品监测:理化性能、杀灭微生物效果、实际使用效果、安全性能;??

  ?q灭菌设备监测:杀灭微生物效果、实际使用效果、安全性能;??

  ?q消毒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与消毒器械杀菌因子强度监测;??

  ?q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用品产品微生物监测;??

  ?q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用品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监测;??

  (3)

  职责分工??

  a.

  省级??

  ?q实施消毒药械产品、灭菌设备监测、环氧乙烷残留量监测。??

  ?q实施杀虫、灭鼠药械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与生物效果检测。??

  ?q掌握情况,指导下级工作,汇总统计分析监测与评价资料,进行质量控制。??

  b.

  地级??

  ?q掌握情况,指导县级工作,汇总统计监测与评价资料。??

  ?q实施省级项目以外的检测。??

  c.

  县级:配合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与评价工作。??

  (4)

  结果与评价??

  a.

  监测采样、检测评价工作的规范性,资料的档案管理;??

  b.

  检测结果汇总统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及资料利用情况。

  ??

  5.4消毒、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调查与研究??

  (1)

  目的??

  针对本辖区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消毒专项调查或研究,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制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2)

  内容??a.

  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及其消毒方法;??

  b.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质量与方法;??

  c.

  其他与感染因子有关的危险因素及其消毒方法;??

  d.

  病媒生物防制方法的专项调查与研究;??

  e.

  标准与规范的调研和制(修)订。??

  (3)

  职责分工??

  a.

  省级:重要的、普遍性的危险因素及其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方法专项调研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标准与规范的制(修)

  订。??

  b.

  地级:本辖区内重要的危险因素及其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方法专项调研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协助省级做好专项调研的实施工作。??

  c.

  县级:实施省级、地级布置的专项调研工作。??

  (4)

  结果与评价??

  a.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组织1-2项专项调研,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1-2年组织1项专项调研;??

  b.

  专项调研应有专题设计、计划、调查数据、分析与小结;??

  c.

  专项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并能解决某些方面问题。??

  5.5用语解释??(1)

  昆虫抗药性:指昆虫的某些种群对某种杀虫剂的耐受量较该种昆虫的敏感品系(正常品系)

  有明显增高。通常高10倍以上,即认为产生了抗药性。??

  (2)

  感染控制重点行业:指托幼机构,敬老院,慈善机构,毛皮、羽毛、骨等的收购、贮存、加工行业,信托旧衣、旧物商店,火葬场,洗涤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回收处理单位等。??

  5.6法规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卫生部199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

  (4)

  《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1992??

  (5)

  《消毒技术规范》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卫生部1999??

  (6)

  《消毒技术规范》第二分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0??

  (7)

  《消毒技术规范》第三分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0??

  (8)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卫生部2000??

  (9)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卫生部2000??

  (1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0-1995(11)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

  (12)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GB15981-1995??

  (13)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ァ

  ?(14)

  《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消毒质量控制标准》GB16383-1996??

  (1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6)

  《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GB/T17322.

  1~17322.

  11-199(17)

  《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GB13917.1~13917.9-1992??

  (18)

  《灭鼠、蚊、蝇、蟑螂标准》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97??

  (19)

  《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9?

  以上5.6中法规文件,《消毒管理办法》1992年已经作废,现在的是《消毒管理办法》2002

  《消毒技术规范》1,2,3分册已经作废,现在为《消毒技术规范》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已更新为GB15979-2002

  其他的新增加的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

  《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

  GB18466-2001

  《殡仪场所致病菌安全限值》GB19053-2003

篇四: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中心单位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疾控中心单位的管理工作,提高疾控中心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疾控中心单位内部管理事务。

  第三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加强对本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行政公正和管理效率。

  第四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五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六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注重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完善单位与社会的联系渠道。

  第七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做到经费使用合理、规范。

  第八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九条

  疾控中心单位设立领导班子,由主任(所长)或者总工程师(总技师)领导,成员包括副主任(所长)、专家顾问等。

  第十条

  疾控中心单位设立办公室、科研部、行政部、财务部、信息技术部等职能部门。

  第十一条

  疾控中心单位设置办事处、实验室、信息中心等机构。

  第十二条

  疾控中心单位设立学术委员会、学术秘书处等机构。

  第十三条

  疾控中心单位设立纪检监察部、审计部等机构。

  第三章

  职责和权限

  第十四条

  主任(所长)或者总工程师(总技师)是疾控中心单位的领导者,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行使最高管理权限。

  第十五条

  副主任(所长)协助主任(所长)或者总工程师(总技师)工作,并根据主任(所长)或者总工程师(总技师)的授权行使部分权限。

  第十六条

  办公室负责协调日常工作,组织会议、起草文件、审核公文等工作。

  第十七条

  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结题,技术评估等工作。

  第十八条

  行政部负责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等工作。

  第十九条

  财务部负责经费管理、财务报表编制、审计工作等。

  第二十条

  信息技术部负责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四章

  职工管理

  第二十一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建立完善用人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招聘、任用、调配、考核和奖惩职工。

  第二十二条

  疾控中心单位要求职工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集体决定,不得擅自违背单位规定。

  第二十三条

  疾控中心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四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依法管理单位经费,做到经费使用合理、规范。

  第二十五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二十六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及时编制财务报表。

  第二十七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定期进行经费审计,保证经费使用合规。

  第六章

  安全生产管理

  第二十八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检查,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二十九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建立起火灾、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方案。

  第三十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章

  知识产权管理

  第三十一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保障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第八章

  纪律管理

  第三十三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加强对职工的纪律管理,健全违纪处分制度,严格执行。

  第三十四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

  第三十五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建立廉洁从政制度,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的自我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第三十七条

  疾控中心单位应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提供真实有效的工作资料。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制度由疾控中心单位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是疾控中心单位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疾控中心单位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单位的管理工作有序、高效。

篇五: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中心管理制度

  一、引言

  疾控中心是负责监测、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的组织,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档旨在规范疾控中心的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运行。

  二、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

  1.机构设置

  疾控中心应设立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包括行政部门、科研部门、监测部门、预防控制部门、医疗救治部门等。各个部门应有清晰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

  2.职责分工

  行政部门负责疾控中心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制度。

  科研部门负责疾病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科学支持。

  监测部门负责疾病的监测、报告和分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部门负责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定防控措施。

  医疗救治部门负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组织救治行动。

  三、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应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组织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并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应定期进行组织架构的评估和优化,确保其适应工作需要。

  2.人员管理

  疾控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员,提高疾控中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

  3.资源管理

  疾控中心应合理规划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财务、物资、设备、信息等。应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4.信息管理

  疾控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和传播。应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风险管理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对各种风险的应对能力。

  6.协作与合作

  疾控中心应积极开展协作与合作,建立和发展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合作关系。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执行与监督机制

  1.执行机制

  疾控中心应建立科学、高效的执行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应加强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确保工作按计划推进。

  2.监督机制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包括自查、互查等,外部监督包括第三方评估、舆论监督等。应加强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疾控中心的良性发展。

  五、附则

  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由疾控中心的行政部门负责。本管理制度自公告之日起施行,前一管理制度同时废止。

  六、总结

  疾控中心的管理制度对于全面提高疾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疾控中心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以及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旨在规范疾控中心的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各部门和人员应认真遵守本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疾控中心的有效运行。

篇六: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中心制度细则汇编模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条

  疾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负责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监测、预测、预报和流行病学调查;

  (二)开展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三)组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

  (四)负责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五)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六)承担上级交付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条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高效、规范运行。

  第二章

  组织结构

  第五条

  疾控中心应设立下列组织机构:

  (一)理事会:负责中心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工作;

  (二)行政办公室:负责中心的行政事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三)业务办公室:负责中心业务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实施;

  (四)疾病防制科:负责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五)卫生检验科:负责疾病监测、检测和实验室工作;

  (六)健康教育科:负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七)信息科: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八)后勤保障科:负责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

  第六条

  疾控中心应配备具有专业素质和经验的管理人员,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七条

  疾控中心应根据国家、地方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第九条

  疾控中心应根据疫情需要,制定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条

  疾控中心应组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第十一条

  疾控中心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第十二条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第十三条

  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疫情调查和处理。

  第十四条

  疾控中心应根据疫情需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

  第十五条

  疾控中心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第五章

  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质量。

  第十七条

  疾控中心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第十八条

  疾控中心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

  疾控中心应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提高服务质量。

  第六章

  信息管理

  第二十条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准确、及时和完整性。

  第二十一条

  疾控中心应采集、整理、分析和报告各类疾病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二条

  疾控中心应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享疾病防控信息。

  第七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督。

  第二十四条

  疾控中心应按照预算制度,合理编制和执行预算。

  第二十五条

  疾控中心应加强财务核算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八章

  保密工作

  第二十六条

  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第二十七条

  疾控中心应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第二十八条

  疾控中心应加强保密设施和技术的管理,防范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疾控中心。

  第三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细则不符的,以本细则为准。

篇七: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一、疾控中心内部组织架构及职责

  1.1内部组织架构

  疾控中心设立行政管理部、疾病预防控制部、卫生监测部、检验检测部、宣传教育部、信息管理部、财务部及后勤保障部。

  1.2职责分配

  (1)行政管理部:负责中心内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工作。

  (2)疾病预防控制部:负责制定和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开展疫情监测、分析、报告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3)卫生监测部:负责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方面的监测、评价和管理工作。

  (4)检验检测部:负责疾病相关样本的采集、运输、检测和结果反馈等工作。

  (5)宣传教育部:负责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6)信息管理部:负责中心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确保信息畅通、数据安全。

  (7)财务部:负责中心财务预算、收支管理、内部审计等工作。

  (8)后勤保障部:负责中心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物资采购和供应等工作。

  二、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2.1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中心内部会议,传达上级政策、部署工作任务、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纪要由行政管理部负责整理、归档。

  2.2请示报告制度

  各部门遇到重大问题、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向中心领导请示报告,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2.3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4考勤制度

  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加强员工出勤、请假、加班等方面的管理。

  2.5培训与考核制度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6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审批、报销等制度,确保财务安全。

  2.7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中心内部安全防范,制定消防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疾控中心工作流程

  3.1疫情监测与报告流程

  (1)各部门发现疫情信息,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报告。

  (2)疾病预防控制部对疫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按照规定向上级报告。

  3.2应急处置流程

  (1)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及时向上级报告应急处置进展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3.3检验检测流程

  (1)检验检测部收到样本后,及时进行检测,确保结果准确。

  (2)将检测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4宣传教育流程

  (1)宣传教育部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2)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影响力。

  四、疾控中心内部监督与考核

  4.1监督机制

  设立内部监督部门,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2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

  4.3问责机制

  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失职行为,严肃追究责任,确保中心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五、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共同为疾控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疾控中心资源配置与保障

  4.1人力资源配置

  (1)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各岗位人员,确保各部门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训、深造,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业务竞赛,提升中心整体实力。

  4.2物资设备保障

  (1)加强物资设备采购、验收、保管、发放、报废等环节的管理,确保物资设备安全、有效。

  (2)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3)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实验室、办公设备等资源,满足各部门工作需求。

  4.3财务保障

  (1)合理编制财务预算,确保中心各项工作经费充足。

  (2)加强财务监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拓宽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和外部资助,为疾控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五、疾控中心合作与交流

  5.1对外合作

  (1)积极与国内外疾控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推进疾控事业发展。

  (2)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疾控水平。

  5.2学术交流

  (1)鼓励员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学术水平,扩大中心影响力。

  (2)定期举办内部学术交流会议,分享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六、疾控中心文化建设与员工福利

  6.1文化建设

  (1)加强疾控中心文化建设,弘扬“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

  (2)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

  6.2员工福利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2)关心员工生活,提供各类福利,如:节假日慰问、健康体检、培训学习等。

  (3)建立健全员工晋升、薪酬、奖励等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七、疾控中心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

  7.1风险管理

  (1)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2)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3)定期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7.2应急预案

  (1)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疫情的发现、报告、处置和后续跟踪等各个环节。

  (2)组织定期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所需物资。

  八、疾控中心信息服务与信息公开

  8.1信息服务

  (1)构建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疫情信息、健康数据等资源的共享。

  (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3)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8.2信息公开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疾控中心工作信息,提高透明度。

  (2)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工作动态等,回应社会关切。

  (3)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九、疾控中心科研与创新

  9.1科研工作

  (1)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鼓励员工参与科研项目,推动疾控事业发展。

  (2)建立科研合作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3)设立科研基金,支持重点课题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9.2创新机制

  (1)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意见和建议,推动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2)定期举办创新研讨会,交流创新成果和经验,提升中心的创新能力。

  (3)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疾控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十、疾控中心法律事务与合规管理

  10.1法律事务

  (1)加强法律事务管理,确保中心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2)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对中心重大决策、合同等进行法律审核,防范法律风险。

  (3)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促进中心合规经营。

  10.2合规管理

  (1)建立合规管理制度,确保中心各项业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2)加强内部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中心合法权益。

  (3)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中心合规管理水平。

  十一、疾控中心持续改进与发展规划

  11.1持续改进

  (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定期对中心各项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3)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1.2发展规划

  (1)结合国家战略和疾控事业发展需求,制定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

  (2)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3)定期评估规划实施情况,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规划内容,推动中心持续发展。

  十二、疾控中心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12.1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中心工作发展。

  (2)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3)深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促进疾控事业健康发展。

  12.2党风廉政建设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严防腐败现象发生。

  (2)加强廉洁从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3)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效机制,为疾控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十三、疾控中心外部协作与公众参与

  13.1外部协作

  (1)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共同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建立协作机制,共享疾病防控资源,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疾控水平。

  13.2公众参与

  (1)开展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提高疾控工作的社会满意度。

  (3)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为疾控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疾控中心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推动科研与创新,加强法律事务与合规管理,以及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疾控中心的整体实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外部协作与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篇八: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中心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规范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提高疾控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制定本《疾控中心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

  疾控中心设有领导班子、办公室、业务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四个部门。

  1.领导班子由主任带领,下设副主任、部门主任等领导人员,负责疾控中心的全面工作。

  2.办公室是疾控中心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班子处理日常事务,做好档案管理、会议组织和信息报送等工作。

  3.业务部门包括疾病监测、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预防等多个业务领域,负责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具体工作。

  4.后勤服务部门主要负责疾控中心的物资采购、设备维护、安全保卫等后勤服务工作。

  三、人员管理

  1.招聘:疾控中心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聘,确保人员的公平、公正、公开。

  2.培训:疾控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3.考核:疾控中心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估,根据绩效对员工进行奖惩管理。

  4.激励:疾控中心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

  四、工作流程

  1.疫情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信息报送系统,及时掌握各类传染病、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动态。

  2.传染病防控: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3.慢性病预防: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干预干预和健康促进等活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全社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质量管理

  1.在疾控中心开展全员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疾控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工作流程。

  3.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4.对疾控中心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不断改进工作。

  六、经费管理

  1.疾控中心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开展经费管理工作。

  2.建立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合理合法,遵守国家规定。

  3.加强对经费的监督和检查,杜绝浪费和滥用经费。

  4.编制经费预算和审批程序,保障疾控中心各项工作开展。

  七、安全保卫

  1.疾控中心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监督。

  3.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加强对外界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八、附则

  1.疾控中心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对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2.疾控中心应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适应国家和地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

  3.疾控中心要根据新的疾病防控工作形势和任务,不断改进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本疾控中心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疾控中心管理制度经疾控中心领导班子审定,并报备上级部门备案。

篇九: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病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是负责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专门机构,主要职责包括疾病监测、预警、应对和疫苗研发等。在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控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保障公众健康,疾控机构需要严格遵守工作规范。

  一、风险评估和监测

  疾控机构定期开展病原体和病情监测工作,收集、分析和发布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必要时,还要联合多部门开展控制措施,以有效遏制传染病的传播。在完成这些工作时,疾控机构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确保病原体不会在研究或监测过程中泄露。

  二、传染病的预警和应对

  疾控机构要密切关注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示公众采取必要措施。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在预警和应对过程中,还要注意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度或过度紧张。

  三、疫苗研发和生产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疾控机构的支持下,各疫苗生产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疫苗生产管理规范,确保疫苗质量和安全。疾控机构还应当及时更新和公布疫苗接种计划,提供有效的疫苗接种技术。

  四、科学发言和信息披露

  疾控机构的发言应当严格遵守科学,坚持事实,准确反映现实情况,避免恐慌和不必要的疫情扩散。信息披露必须及时、透明、完整和可靠,不得隐瞒或篡改信息。在信息披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机构安全。

  五、合作与协调

  疾控机构需要与其他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公众建立起互信、合作和协调的关系。在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通过分工合作和信息共享,实现早发现、早追踪、早治疗和

  早防控。同时,也要注意涉及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充分沟通和协商,避免矛盾和冲突。

  总之,疾控机构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疾控机构工作规范的遵守和执行对于疾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公众健康的长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篇十: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中心的管理制度

  一、组织结构

  疾控中心的组织结构应该明确,职责分工清晰。通常来说,疾控中心的组织结构包括领导机构、科室、办公室等。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决策和指导工作,科室负责具体的疾病防控工作,办公室则负责行政支持和后勤服务。

  在组织结构中,应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此外,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信息沟通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提升疾控中心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人员管理

  疾控中心的人员管理制度应该健全,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和晋升等方面。招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录用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训应针对不同岗位进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考核应客观公正,激励机制应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晋升应根据绩效和能力进行,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影响。

  此外,疾控中心还应建立健全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保障人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定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绩效评价,激励人员自我提升,提高整体团队的战斗力和内涵。

  三、财务管理

  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科学规范,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预算编制应综合考虑需求和资源,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资金管理应做到收支平衡和节约用荣,避免浪费和挥霍。审计监督应加强内部控制,提升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

  此外,疾控中心还应建立预警机制,做好风险管理和应急准备。通过建立投资规划和财务风险评估,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引进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确保财务管理的公正和透明。

  四、信息管理

  疾控中心的信息管理制度应该完善,包括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和分享等方面。信息收集应及时准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信息存储应安全可靠,避免泄露和篡改。信息处理应科学规范,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信息分享应开放透明,提高公众和媒体的信任度。

  此外,疾控中心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和应急通讯网络。通过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虚拟应急指挥中心,提高信息管理的整合性和智能化。同时,实行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确保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安全可靠。

  五、风险管理

  疾控中心的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全面细致,包括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危机应对等方面。风险评估应立足于问题导向,分析和评估各种潜在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和控制。应急预案应科学制订,包括各类疾病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和措施。危机应对应建立指挥机制和工作小组,提高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此外,疾控中心还应开展风险交流和协作,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提高危机管理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同时,做好风险溯源和事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管理的持续性和改进性。

  综上所述,疾控中心的管理制度是其运行的基础和保障,需要全面细致、科学规范。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疾控中心可以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和职责,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希望本文能为疾控中心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热词搜索: 疾控机构工作规范 疾控 规范 机构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