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演说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文档下载 >

100以内数的认识15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5篇,供大家参考。

100以内数的认识15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1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

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再有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编排特点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时,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通过多种活动,(如结合数小棒、计数器)加强数数和数的组成的教学。●结合数的组成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加强数与计算的联系等等,加强对数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但有一些新的特点:

1.加强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从整体上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

·本单元开始的是一幅美丽的百羊图,让学生观察并估一估有多少只羊,使学生感知它们比20只多得多,对100有个大概的感受。这幅图既可以在开始教学时做引入用,也可以放后面适当的位置进行练习。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处理。

·通过数多种数量是100的物体,如花生、方木块、小棒,使学生一方面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0里有10个10,同时充分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安排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版块,加强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感受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使学生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抱负。

2.通过猜测、估计让学生感受数量,培养估计意识。

·P36第2题呈矩阵排列的百球图,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不仅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了100个球的数量,而且还渗透了估计的方法,估计数量时,要有一个参照物,这里可以一行为标准,又可以每10个红球或蓝球为标准。不仅渗透了估计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十个十是100的认识。

·P44,通过估计糖豆的数量,既让学生0感知数量,又渗透了区间套的。

3.注意培养学生用词语描述数的大小的意识。

“多一些”“少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是日常生活中描述两个数大小的词语,虽然不很精确,但学生对这些词语已经有了一些感受,这些日常数学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教材根据课标,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P40),给出了三缸金鱼的数量,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做一做”中还安排了相应的习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义务教材基本相同,老师们都很熟悉了,不再逐一介绍每个例题。

四、教学建议

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数感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上一册教材和本册都得以充分体现。教学中要继续重视数感的培养。除了用足用好教材的素材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等。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虽然从义务教材试用修订本就开始编写“实践活动”,但由于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各不相同,因此实践活动的编排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原来我们编排的实践活动,大多数是探索、研究、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对实践活动做了一个尝试,安排了一个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这个活动是给定一定数量的圆片,让学生在数位表中去摆,看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当○是2个时,可以摆出3个不同的数,当○是3个时,可以摆出4个不同的数,随着圆片数量的增加可以发现:摆的数的个数正好比圆片的数量多1。这样通过探索,使学生一方面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含义,另一方面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这种尝试的效果如何,广东的老师反馈信息,他们做了一节研究课,从课上情况看,学生表现出了对探究数学规律的极大兴趣,并且发现了很多规律:●横着看“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竖着看,圆片数量逐一增加,所摆数的个数也逐一增加。●所摆的数,与数的组成有关(举例说明)。学生做得兴致勃勃,下课之后还余兴末尽,可以感觉到是数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在这方面也希望老师们反馈意见,同时也希望在实践活动的编写方面得到老师们的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王老师昨天去给班上的同学买写字本,可是商店里一共只有23本,如果每个盒子能装10本,这些本子能装满几个盒子?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8+70、70+8;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之后,再引领学生验证,解惑,最后提炼出方法。】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1)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2本没装在盒子里,剩下的都装在盒子里,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 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对算法多样化的渗透,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对快的方法。】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笔头表达能力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3

本节课我采取了活动课形式进行教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知100,感受到数量很多时如何数数。

本节课全部是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我引导孩子们:

1、我说9,生:拿出9根小棒,说一说他表示什么?(举手回答)

2、我说10,生:拿出10根小棒,你该怎么办?

生1、捆起来,

生2、看见这样一捆小棒,就知道是10.

师:一捆小棒表示什么?

一个十

3、我说17,生:拿出17根小棒,他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

1个十和7个一

4、我说20,生:拿出20根小棒,现在你又该怎么办?他表示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两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是20.

5、我说28…

…………

我说89,生:拿出89根小棒(8捆小棒和9根小棒),他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然后汇报)

8个十和9个一

我说90,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后将这10根小棒捆起来和那8捆小棒合起来是9捆小棒。他表示。。。

9个十是90.

99,……

我说100,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又拿了一根小棒,然后将这10根小棒捆起来和那9捆小棒合起来是10捆小棒(一大捆)。他表示。。。

10个十是100。

从1开始让孩子感受100的含义,从而加深对百的理解。以及知道在数较多物体时,可以10个10个数。

这节课我在让学生捆小棒时采用同桌比赛、男女生比赛,不仅比速度,而且比看谁反应快和理解能力。让孩子眼脑手口并有,边拿边说,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这节课孩子们非常高兴,下课了,我们班王子涵跑到我跟前说:“老师这节课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欢。”在一旁的蔡叶萱听到了说:“这节课像手工课一样,特有意思。”我说:“那我们以后经常上这样的课行吗?她们俩个高兴地说行。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喜欢,他们才能学好,看来数学课的形式不能单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动手操作,学生看,不能再因害怕有学具而影响教学进程。应该把它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一、学具。

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二、教具。

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

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1、认识图中的物体吗?估一估,各图中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个?同桌互相说一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2、数一数,说一说各图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3、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把途中的数拨出来。

二、我说你数。

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1、师生合作。教师先讲清规则:从规定的数开始数,可以顺数,可以倒数,也可以5个5个的数。

2、小组合作。

三、数一数,填一填。

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独立填写。

1、2个十和3个一组成多少?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多少?

3、猜数游戏。

教师先介绍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有一名学生做示范,然后,同桌两人进行游戏,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初步掌握猜数的策略,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p68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构建数的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课前调查反馈:我们全校师生共有多少人?(1350人)

(2) 出示剧院画面,猜一猜我们全校师生如果六一节去这个小星星剧院看演出,能坐下吗?(一般有两种可能)

2.提供信息,再次猜测。

这个剧院的大小是我们这个教室的9倍。再猜一猜能坐下吗?

3.亲身经历,验证结果。

(1)考察教室大约能坐的人数。

a.我们来坐一坐,看看教室到底能坐几人?(请学生一个个上来坐一行,一行大概能坐十人。)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一十。(课件配以演示)

b.需要这样一行一行坐下去吗?学生说只需坐一列,就可以知道能坐几行?(个别学生一个个坐,课件配以演示一行一行出现,其余学生十个十个数。)

一十一十数,10个十是一百。

c.教室能坐几人?(大约12列)1个百和2个十合起来是120人。

(3) 考察剧院大约能坐的人数。

a.课件演示有9个教室的人数。

b.算一算能坐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回答,演示。(9个120中9个百和5个20是一千再加图里所剩的4个20得到1080。)

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揭示课题)

c.说说最后问题的结果,你有什么建议?

二、创设游戏情境,在数数中理解。

1.这里的“在线游戏”中,各有多少人。(有5个宫,位置如下)

2.如果你想“上线”玩,你会选择哪个宫。按照图上游戏宫在教室里相对应的位置,选择站好位。

3.想一想,数一数。现在你们这个游戏宫有多少人?

4.各组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请别组人员验证结果。(人少可加,人多可数。方法多样。)

5.小结。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三、提供各种材料,建立大数感。

1.感知数的组成。

说说下图表示几?并说说为什么?

2.提供小份数,猜测大份数。

估计有多少本子?

估计有多少张纸?大瓶油多少毫升?

3.自找对策,猜测所给材料的数量。

提供一段文字,估计有几个字?

画上有多少朵鲜花?

四、上网给妈妈买礼物。

1.三八节到了,我们去给妈妈买礼物。

方案一:有条件人手一台电脑上网,就直接去购。

方案二:根据教师提供的若干礼品材料,选择。

2.说说你选了什么礼物?要多少钱?你买它的理由是什么?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6

课时教学设计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 XX年   月   日

课题

数的认识与计算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2、  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3、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    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读数、写数

二、复习比较大小和第几

三、复习数序和组成

四、小结

1、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似内的数。

(让学生顺着数,倒着数,还可以跳着数。)

2、出示计数器。

(1)师: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

(2)老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14、18、5、15让学生读一读,再写出来。

1、让学生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学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也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

2、在20以内的数字卡片中任意取两个数,让学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3、出示一幅小朋友排队的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谁第几,从左数第几位是谁。

1做课本第96页第1题。

(1)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规律,然后填数,最后说说怎样想的。

(2)小结方法:先要找出给你两个或几个数之间的排列顺序和规律,然后再填写,最后可以把填进去的数连起来轻声读一读。

2、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96页第3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老师可以补充:6个一,1个十合起来是多少,由此提醒学生要看清题意。有的是几个一放在前面,有的是几个十放在前面。)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习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学生快速口算。

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时,师巡视。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组织讲解。

20以内数的认识

十位   个位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7

一、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周

(一)长度单位

第2、3周

(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四)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2、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

(五)观察物体

第13周

(六)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七)统计

第18周

(八)数学广角

第19周

(九)总复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8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大数接触的不多,我在教学时,先以同学们学习过的万以内的数为例子,因为他们熟悉,所以很感兴趣。分别给出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让同学们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样的读法和写法,在应对万以上的数字,同学们也应该很快掌握,不料,在学完数位顺序表后,同学们对着表试读大数,写大数却出现一些问题,如12345678990,学生读: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这样不正确的读法出现,当时我很费解,加上一个单位有那么难吗?为什么总是忘记了呢,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分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写出来一个数,同桌读出来,再小组上批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来数字,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出来,大量的做题训练等等一些方法,通过两天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可以做到读数很准确。想了想,也不难明白,小学生学习知识,是一种知识的建构,对于数的学习,他需要把大数和以前学习的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和小学生比较。

教师是传道者,更应该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他们这一些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时间,学习到这些,在我后面的教学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9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10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上海各个区的人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可能效果比较好,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的同学奖章,给予他们鼓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学生放得不够。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11

“十年的变化”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 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4.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5、。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12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0多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一)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二)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三)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决求商。

(四)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稳、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七)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会探索给定图表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

(九)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十)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十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培优辅差

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所以教师应深入细致地做好辅导工作,既包括精心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工作,又包括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耐心帮助学困生的转化。只有心中装满全体学生。认真细致的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让班集体永保积极向前的活力。

四、特长生培养

观察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其学生的特长发展,使其学生全面发展。如画画,发挥其特长,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五、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13

《课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理解小数的意义。

3、 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直尺、方格纸、课件等。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整数外,你还知道哪些数?你能举一个我们学过的小数的例子,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

预设:我还知道有小数,比如0.1,0.4。0.1表示1/10,0.4表示4/1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组一位小数:0.1 1/10;0.4 4/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

预设:都有小数点,小数点后面都有一位小数。 教师引导归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习了一位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再带领学生欣赏信息窗1,引入新知,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二、新课学习

1、学习小数的读写。

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把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订正。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 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

预设:0.05表示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 0.0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0.05千克中的0.0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

预设:平均分成10份,每份表示1/10;平均分成100份,表示1/100 (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05。

谈话:我们知道了0.01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05吗?它表示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05就是5/100,也就是5个1/100。) 板书:0.05

5/100 (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0.05

5/100

0.10

10/100 (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0.001表示什么?0.365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

预设:0.001表示1/1000;0.365表示365/1000。

(2)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3)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三、结论总结

1、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0.25和0.365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

(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

5、学习小数各部分名称。 谈话:小数都有哪几部分组成? 预设: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 板书:

0

。 3 6 5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2.分组整理小数数位顺序表。

谈话: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个位、十位、百位„„,那么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课件出示52页的数位顺序空表格,独立完成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全班交流展示)

(2)从数位顺序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3)0.365的小数部分都有哪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以及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注重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并在整理数位表的过程中自觉与整数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和组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在计数器上拨出小数则较好的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和位值的含义。】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0 。 3 6 5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14

1000以内数的认识(新人教二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 (播放一休的录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个什么样子的?

生1:聪明的。

生2:爱动脑筋的。

生3:是个小和尚。

师:今天,一休想出个数数的题来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题目吗?

生:有。

师:请同学们把一休带给大家的小棒倒出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根?

生l: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根。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在数以前,组长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数才能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数的速度要快;2.数的数量要准确;3.数的结果能让别人很快就看出来,而不用再去数。小组商量好了,就动手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数小棒,组长合理分工,记录数的方法和数的最后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数的方法。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我们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数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摆好,最后数了数,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50根50根地数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们数了数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 1000根。

组3:我们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以前学过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们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

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师:10小捆捆成1大捆,从这组小棒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小组先商量,然后汇报。

组1:我发现1大捆是由10小捆组成的。

组2:我发现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组3:我发现10个十是100。

师:这l大捆和这10大捆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

4.小结。

跟同学们说的那样,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今天一休还请来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师兄、二师兄和他最好的朋友小叶子,他们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数一千以内的数,都想出个题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你想先接受谁的挑战?(学生自由选择题目)

一休:你能估计出这些画面上有多少个 (本)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小叶子:小叶子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闯关的游戏,小猫每闯过一关得100分, (演示小猫闯关的游戏)看完了小猫闯关的游戏,你知道小猫一共闯了几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闯了10关;因为小猫每闯1关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个一百,所以就是闯了10关。

大师兄:大师兄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收苹果的游戏, (出示课件)现在小猫已经得了 986分,小猫每收一个苹果加1分,请你仔细数一数,看小猫最后一共得了多少分?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从(1) (2)题中任选一个题目。

(1)从592数到613;

(2)数出897后面的8个数;

二师兄:_____、_____ 、800_____ 、_____

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600、700、800、9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798、799、800、801、802,我们1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802、801、800、799、798,我们1也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但我们是倒着数的。

师:通过这个题我们看出,数数的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

10个十   10个一百

10   / \  1000

100以内数的认识篇15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我的说课分为5步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教材通过购买校服,引出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主设计分段方法,并经历整理、分析的过程,感受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力目标: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

1、探究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交流反思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1分钟拍球,城市环境等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 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教学过程:分为6 步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同学们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也很整齐。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快就

要给你们换新校服了,那么我们在换新校报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由此引出

(测量身高)而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

(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二)操作体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

(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装厂给你们做校服,会不会给们每一个人都单纯设计一种型号呢?为什么?

2、质疑:如果你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 那么你准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

老师和学生把校服的型号统一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的确定合适 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

小组讨论:那么现在你们有办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

汇报:哪个小组已经有办法了愿意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能对他这种方法作一下评价吗?

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种方法,就是把我们班所有同学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

我们可以分成几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号:120~129cm 中号:130~139cm 大号:140~155cm)

3、同桌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这张记录单中,根据记录单,并完成统计表。(4)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老师建议你们一名同学来报身高,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

身高(cm) 人 数

120~129

130~139

140~149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

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

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

质疑: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

该怎么办? (板书:制成统计表)

统计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

(①反应总人数 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4、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计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如果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

(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

(板书:分析数据)

(三)回顾交流“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

1、 大家现在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整理出我们班大、中、小号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2、 小结:其实像这样把身高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的整理数据,从而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板书:数据的分段的整理)

3、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

个怎样的统计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

(①收集数据 ②分段整理 ③制成统计表 ④分析数据)

(四)寻找生活中的统计知识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 (学生举例)课后,也希望同学们能注意收集生活当中的有关信息,自觉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拓展应用,延伸发展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普遍,下

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

1、课本100页1题 老师还专门对二年级一班1分钟拍球比赛成绩。

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1) 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 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 提问:这道题把数据分成了几段?看了统计的结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 师:同学们喜欢拍球说明同学们都想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可是,

人身体素质的了好坏很多时候还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系,特别是跟我们日常的空气质量有关系,空气质量到底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课件出示空气污染短片: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谈话: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空气质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诸城,它的空

气质量情况又如何呢?上网调查一下我们诸城某一年某一个月的空气质量记录吗?你能根据污染指数的分级规定,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吗?再根据整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填写完统计表后,根据统计表说一说你觉得诸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诸城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诸城的环境做些什么?

整理好了以后我们明天来汇报交流一下。

(六)反思感悟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制成统计表 分析数据

五、设计理念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我创设学生做校服的情境,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同时让学生调查环境污染情况,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优化出画“正”字的方法 。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

相关热词搜索: 100以内数的认识思维导图一年级下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思维导图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总结归纳 100以内数的认识手抄报图片 100以内数的认识专项训练题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