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粮食倡议书优秀6篇倡议书是指发起某项运动而完成的号召性应用文种,在合理分析了自己的倡议目的后,我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倡议书,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非粮食倡议书优秀6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粮食倡议书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倡议书是指发起某项运动而完成的号召性应用文种,在合理分析了自己的倡议目的后,我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倡议书,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非粮食倡议书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非粮食倡议书篇1
尊敬的xx们:
你们好!
当你挑剔甚至丢弃饭菜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很多饥肠辘辘的人正为一顿饭而辛苦奔波?当你看到食堂里装满剩饭的泔水桶,你是否知道“饥荒仍是当今地球人的第一号杀手”这样一个事实?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都是社会的主人,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就要用心去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我们向广大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1、各班积极开展以“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为主题的班会,就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等现状进行充分地分析和讨论,树立节约意识。
2、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摒弃铺张浪费等不良的饮食消费习惯。
3、珍惜粮食,适量定餐,不攀比,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4、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如有剩余要打包。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粮食的不良后果。
同学们,节俭是一种美德,节约粮食更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同心协力,拿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约粮食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我们的校园蔚然成风,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非粮食倡议书篇2
亲爱的同学们:
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如果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400万饥民。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小小餐桌,传承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的传统美德;文明就餐,体现着矿大学子珍惜粮食的良好素质。为了贯彻十八大勤俭节约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一起来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在此,我们向广大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以“光盘打包”为荣。点餐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食堂设打包区,提倡自带饭盒,剩菜剩饭要打包。
2.以“适量购取”为荣。食堂现已开设“半份菜”窗口,饭量小的同学可打半份菜量,或者与同学、朋友“共享”。
3.以“文明就餐”为荣。就餐时,为方便其他同学就餐,不恶意占用就餐位置,就餐后主动把餐具放回指定位置。
4.以“宣传节约”为荣。提醒身边的人,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节约粮食。
我光盘,我光荣。从每一餐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让我们用文明演绎生活,用行动展示形象!
倡议人:__
20__年__月__日
非粮食倡议书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__中学的学生__,在这里,我想向同学们提出有关于某些同学浪费粮食行为的意见。
在学校里,常常会看见剩菜桶里有许多的剩菜剩饭出现,几乎没有一次是空着的。我对此十分痛恨。我想,不仅仅是我,许多同学也会十分厌恶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所以,我的建议有:
1、我们应该多多在班队课讨论关于粮食的问题。
2、我们必须在盛饭时依据自己的胃口盛。如果吃不饱,没关系,再去盛点儿,如果你吃不下了,那也要吃完!
3、我们应该要多去参加有关于节约粮食的活动,来懂得粮食的富贵程度与重要性。
4、我们可以上网去搜寻粮食种植的困难,了解一下粮食从种植到收割的过程,深刻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知道粮食的可贵性。
5、大家如果有亲人朋友在乡下的话,倒不妨可以亲自去种地试试,体会体会种地的艰难。说不定,你辛辛苦苦地干了一整天,结果晚上风一吹,整片地上连根毛都不剩了。
6、我们可以做一些宣传小报和几句宣传珍惜粮食的句子放到宣传窗里呼吁大家不要浪费粮食,或者贴在食堂里时刻提醒自己。
希望同学们可以听取我的倡议,不让一粒粮食浪费。
__x
20__年__月__日
非粮食倡议书篇4
各位同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每一天工作、学习的动力之源。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我们要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要珍爱粮食,节俭粮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饭,还要坚守在阵地和敌人做生死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完美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头的乞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那一双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么楚楚可怜。而我们如果浪费粮食的话,最终也会造成吃不上饭的后果,所以号召大家节俭粮食迫在眉睫。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珍惜粮食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学习。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60多岁了,奶奶虽然年龄大,但一向坚持着节俭粮食的好习惯。比如说一盘新鲜的菜出锅了,第一顿奶奶先是撑破了肚皮往肚子里装,如果实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里,等第二顿再拿出来热热吃,一向是吃了热,热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舍不得扔,最终倒给家里的鸡吃。我常和奶奶说隔夜的饭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舍不得扔这些粮食,还教导我们说:“弘弘呀,我们虽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在六七十年代,庄稼青黄不接,你的老太爷就是活活饿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树皮和花生皮才勉强活了下来,那时候要是有这么一碗白米饭,该有多高兴啊,所以你要珍惜粮食,浪费可耻呀!”我一向对浪费这个词理解很肤浅,听了奶奶的话,我才明白,没有了粮食将是多么的可怕。
在学校有的小学生,餐盘里总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饭菜扔掉。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在丰收时,农民伯伯想到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他们种的粮食该有多么高兴,可如果看到我们把他们的劳动果实扔到垃圾箱内,又会多么悲痛失望啊。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俭粮食,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它吧。
非粮食倡议书篇5
亲爱的同学们:
目前,非洲乃至全球面临着严重的饥荒,上亿人口饿得皮包骨头,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内战动荡及自然灾害还会加剧这一状况。
解决饥荒问题靠什么?一靠生产,二靠节约。
世界人口突破60多亿,而人口可增长,城市和生产的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任何一个数乘以13亿,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包括生产、消费、浪费,当然还有节约。
我们上周在食堂垃圾的调查中,发现每顿饭有500多人就餐中有270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剩的和浪费,而晚来的同学却吃不上饭,不得不冒着寒冷,舍近求远去外面的餐厅吃饭。而每天倒掉的饭就有2大桶,100公斤由粮食转化为猪饲料,食堂的叔叔阿姨为了让我们吃饱足量打饭,而食堂却存在严重的亏损。
从春耕到播种、洪水、施肥、收获,用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种出来的粮食,在转眼间被倒掉,有了馍馍甚至只咬了一口。
今年,由于气温低,我们的爸爸妈妈因棉花籽减少和农业成本上涨而收入锐减,甚至亏损。天气一天天变冷,中午的时间越来越短。
我们提出倡议,请同学们节约粮食饭量小的主动给阿姨提出少打,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吃完盘中的每一粒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缩减我们的开支,为爸爸妈妈减少一份负担,为 晚来的同学奉献一份爱心。为食堂、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
如果我们节约出来的粮食,被用于援助饥荒人们,使我国争取到更多的援助。我们节约用于发展国防,用于科研,那么我们的节约爱国的。如果我们节约出来的钱用来学习,减轻父母的压力,那么我们的节约是孝顺的。如果我们的节约让学多赢得学习的时间,我们的节约是温暖的,我们的行动是可敬的。
世界是我们的,世界更是你们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文明于世界,则国闻名于世界。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养成文明就餐,节约粮食的习惯,不夹队不随手丢弃食物,文明使用餐具,吃完饭,将凳子放到原位,将餐具放到适当的位置,养成良好文明的就餐习惯,展现少年文明的风采。
倡议人:高中部 师生
非粮食倡议书篇6
亲爱的同学们:
在学校食堂里,你是否扔过只吃了几口的包子?你又是否倒过只吃了几口的饭菜?每天看到食堂里满桶的剩饭你是否有所震撼与心痛?
当你扔掉每一个包子,倒掉一些剩饭时,也许你觉得这算不了什么,但是你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父母正为全家人的每餐饭食而辛苦奔波?你又是否想到贫困儿童饿的不成人形的样子吗?在我们扔掉粮食的时候,不仅扔掉了农民伯伯赋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真情,更是中国未来一份微小却珍贵的资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们,我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为此,我们八年二班向全校学生提出以下倡议:
1、打饭要适量,吃多少打多少,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
2、不偏食,不挑食;
3、积极监督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的现象;
4、就餐完后把餐具放回指定位置
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品质,节约更是一种责任省下一颗粮食,已许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请牢记:
合: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此致
敬礼!
倡议人: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相关热词搜索: 非粮食倡议书优秀6篇 倡议书 粮食 优秀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