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演说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15篇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15篇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从师德建设、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师德观来细细捋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从教学中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誓言呢?经过讨论中的思考与沉淀,我本人觉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大讨论活动中,我认识到要用同样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于是在我意识到任教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的这一实际,利用各种方式,打消学生的畏惧感,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有些接受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不厌其烦的一句一句的纠正他们的发音,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不管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我觉得这一点是我这半年来做得较好的一方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学科。也曾发生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总认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学生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有时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有时觉得学生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经过大讨论的洗礼与沉淀,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家长、另社会失望,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新的讨论大潮中另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

  在学习知道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觉到音乐课的不一样,也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重点,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健全学科支撑体系、推动各类课程协同合力、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着重锤炼学生的品德修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

  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一方面,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坚守初心、强基固本,牢牢把握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真正把教师教育做优做强,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另一方面,勇于变革,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时”,吸引更多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培养更多卓越教师,让优秀学生成长为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

  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高校应以责任担当和切实行动投入到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特别是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创新教育“扶智”路径,促进区域人才均衡发展。针对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优秀师资“下不去、留不住”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强师”计划,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师范生政策,强化与地方的办学合作和对口支援,以教育帮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特别是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各方资源,推动教育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增量提质。激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活力,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3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知识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纵观世界发展史,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任何国家的强盛,都是从率先发展教育开始的。可以说,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成功之举。在当今形势下,办人民满意教育,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像一盏明灯,给学生以温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教师要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更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能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榜样。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进步潮流。要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学术道德,甘当人梯,甘守寂寞,以自身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教师要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捍卫者,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我们教师要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健全学科支撑体系、推动各类课程协同合力、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着重锤炼学生的品德修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

  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一方面,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坚守初心、强基固本,牢牢把握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真正把教师教育做优做强,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另一方面,勇于变革,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时”,吸引更多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培养更多卓越教师,让优秀学生成长为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

  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高校应以责任担当和切实行动投入到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特别是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创新教育“扶智”路径,促进区域人才均衡发展。针对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优秀师资“下不去、留不住”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强师”计划,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师范生政策,强化与地方的办学合作和对口支援,以教育帮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特别是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各方资源,推动教育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增量提质。激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活力,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5

  常是外地同行学习考察的对象。但是无论哪里“升学率”都成了教育不能承受之重,无论哪里最终都把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育的事实上的唯一标准,而人的发展和成长往往只是教育改革最普及的华丽外衣,包装着教育原始、功利的本身。

  我常常想,教育应该不以出名为目的。如果一个地方试图把自己的教育打造成一个品牌,那将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应该是自主、朴素、真实、安静的。不需要世俗的浮华,要不得政治的绑架。学校应该是学生生命快乐成长的地方,当一个孩子从三岁起就扛起起一个地方政绩的无形大旗,那么这样的教育只能是对成绩的恒久追求和对人性的漠视与摧残。十几年后,当一个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除了分数,就是对教育深深的痛恨。

  那么,教育究竟该改向何处,我认为其实大多数教育者心知肚明:教育不是对学生在自己学校的这几年负责,而应该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应该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同等相待,学校经历应该是学生记忆里最美好幸福的一段时光,学会做人与能力知识的同步提高是教育最朴实的追求和目的。

  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也时常默默的问自己: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到底是书还是学生?老师们累于案牍之劳,学生们苦于作业之重。而最重要的“人”却往往被我们漠视!一种不重视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究竟有什么意义?一种复制别人的思想而不自己思考的教育究竟有什么价值?思想家索罗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挖好一方池塘,等待生物的自然成长。学校就是能让师生自由生长、快乐发展的地方,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能给他们幸福和快乐的乐园。只有解放了老师和学生固有的你教我学的桎梏,我们才能回归教育的原点-----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失去了意义。教师与其整天研究枯燥教材,还不如抽点时间时间思考一下学生的成长发展到底需要什么,这样的教学也许更生动些,更快乐些。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6

  在认真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学习材料后,本人认为,它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师队伍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因为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而做好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则是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真正提升教师的地位,真正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之中,中国的教育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与提升。xx的讲话已经表明了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真钻研、真行动、真改变,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现将个人心得简述如下:

  一、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

  xx关于好老师标准的第一条就是“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这是从我们教师的政治素质上讲的。作为教师,应该持之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待工作,把工作当做事业,坚信教育的前景,坚信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育在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当前的农村地区的基础性教育,在国家大的形势政策的背景下,拥有着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我们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要有一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要把教师这种平凡的职业与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有机统筹。正如xx所说,我们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师应该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这是xx《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好老师标准第二条。我认为这是从道德素质角度说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刚出道的青年老师,一定要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正如xx所说“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这个转型的社会,浮躁的年代。要保持内心的淡定,坚守自我的道德水准,保持住最初的一份真实,恪守住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保留着自己特殊职业的职业操守。力求平凡之中不平庸,平淡之中不平常。

  三、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专业素质。

  xx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说道“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旨在提醒老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素质的提升。前者是低层次的要求,是对做好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的基本要求;后者是对教师高层次的要求,是对老师教育的灵魂的要求。作为我们年轻的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充分的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升,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学习教学论,学习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方法与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能力。孔子主张“仁爱”,墨子主张“兼爱”,耶稣引导世人泛爱。教师展现的是一种大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世界上最美丽的心灵之花。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学生当做特种兵一样“严爱”;在生活中应该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疼爱”。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的正视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在校求学时候的喜悦。让学生在跟随自己学习时候得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让别人因你而精彩,不要让别人因你而无奈!”是我经常对自己学生所说的一句话。不仅对学生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只要是在讲台上站一分钟我就“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只要面对学生,我就一定“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而不懈地奋斗。争取做一个学校满意,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7

  在认真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学习材料后,本人认为,它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师队伍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因为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而做好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则是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真正提升教师的地位,真正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之中,中国的教育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与提升。xx的讲话已经表明了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真钻研、真行动、真改变,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现将个人心得简述如下:

  一、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

  xx关于好老师标准的第一条就是“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这是从我们教师的政治素质上讲的。作为教师,应该持之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待工作,把工作当做事业,坚信教育的前景,坚信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育在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当前的农村地区的基础性教育,在国家大的形势政策的背景下,拥有着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我们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要有一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要把教师这种平凡的职业与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有机统筹。正如xx所说,我们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师应该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这是xx《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好老师标准第二条。我认为这是从道德素质角度说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刚出道的青年老师,一定要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正如xx所说“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这个转型的社会,浮躁的年代。要保持内心的淡定,坚守自我的道德水准,保持住最初的一份真实,恪守住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保留着自己特殊职业的职业操守。力求平凡之中不平庸,平淡之中不平常。

  三、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专业素质。

  xx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说道“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旨在提醒老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素质的提升。前者是低层次的要求,是对做好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的基本要求;后者是对教师高层次的要求,是对老师教育的灵魂的要求。作为我们年轻的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充分的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升,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学习教学论,学习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方法与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能力。孔子主张“仁爱”,墨子主张“兼爱”,耶稣引导世人泛爱。教师展现的是一种大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世界上最美丽的心灵之花。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学生当做特种兵一样“严爱”;在生活中应该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疼爱”。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的正视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在校求学时候的喜悦。让学生在跟随自己学习时候得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让别人因你而精彩,不要让别人因你而无奈!”是我经常对自己学生所说的一句话。不仅对学生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只要是在讲台上站一分钟我就“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只要面对学生,我就一定“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而不懈地奋斗。争取做一个学校满意,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8

  一、关注教师成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早在1931年,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就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他强调,师乃校之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早已给出答案——“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所以,教师必须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学高身正之人,才能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二、关注学生未来,走体验式育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思想家梭罗也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片面畸长,要善于等待、“自然成长”。

  我们主要践行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采取“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模式,认真实施我校四大重点教育工程。一是核心价值夯实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切实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开展“八礼四仪”主题德育活动,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教育,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二是自主管理推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和学生品行量化互评机制,建立“五星班级”评比制度,与学生签订《文明守纪承诺书》,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和志愿者服务队,深化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五自教育,定期总结宣传正面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三是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理财教育、安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构建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道德伦理教育为基础,艺术审美教育为依托,富有时代特征的综合德育框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中更加深切地感悟生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会宽容,学会承受,学会付出,懂得感恩。四是心理健康呵护工程。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托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担当骨干,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和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关注教育质量,走课程化创新之路

  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点。从教育公平促进的大局来看,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浅滩,而要不断更新课程理念,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是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就是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按照“三年一盘棋”的教学方案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的校本化教学序列,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全面推进泰微课“双向五步十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课程”“翻转课堂”实验和“绿色智慧课堂”活动,逐步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校本教研,建立规范的集体备课活动机制,开展互动式集体备课、驱动式听评课和联动式学科研讨活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二是社团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社团活动更加关注的是能力、兴趣、情感的培养。我们理解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考的课程体系。我校现有大小10多个社团,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效果、指导老师均能得到保证。在谋求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精品特色社团,作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代表和方向,将部分品牌社团升级为课程,尽可能地涉及不同层面、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是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突出个性;而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共性。无论是国家基础课程、社团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是我校实现“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必由路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努力践行“好人+能人=全人”的培养模式。

  四、关注文化元素,走内涵式强校之路

  常州北郊中学提出“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苏州景范学校认为“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竞争力,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内涵”。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我们本着这样的心态,一步一步地进行着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去实现校园人格的集体定型。

  在校园显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宗旨,营造富有内涵的育人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节日文化”为基础,努力构建“和美”校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美丽班级”创建为抓手,建设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梦想,一所学校一个梦想,一个家庭一个梦想,作为国与家梦想实现的桥梁,一所学校应当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作为一所新建的市直初中,我们坚守“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的办学理念,借助队伍优化、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育人等途径,开拓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梦想之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9

  最近我们在县委中心理论组集体学习过程中,学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本人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全县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干部来说,新时代教育工作要落实好初心使命,就要有为边疆教育的奉献之心,以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直面困难和挑战;就要有兴疆固边的奋斗之心,培养更多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有勇于坚守并创新的真理之心和为维护稳定提供实践经验的责任担当。

  一、新时代教育工作落实初心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述。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主体性,是人类社会在探寻自然知识本源、体认主体自我、设定历史自我的过程中,对知识的传承与分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在教育中体现自身的能动性。教育具有实践性,是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的思想意识的实践活动。

  二、新时代教育工作落实初心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教育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之路披荆斩棘,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勇敢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应发挥主体能动性,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设教育强国,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教育工作如何落实初心和使命。

  树牢总目标,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麦盖提来说,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教育系统不仅要完成好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等主要工作,还要解决好意识形态领域遇到的各类复杂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根基,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服务,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服务。

  二、反思自己对照检查

  (一)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所降低,学习成效不明显。

  原因分析:学习上时紧时松,今年以来,本人负责教育系统工作任务,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因此不自觉地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在参加政协党组班子组织的学习时,有时以工作忙为由,没有按时参加,以自学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有时只满足于学习自己工作中需要的,翻得多、记住的少,导致在学用结合上有偏差,影响了工作成效。

  (二)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基层不够,为民解忧、为民解困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

  原因分析:工作中下基层调研不多,主动性不强,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工作中对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不了解不掌握,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三)工作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日常工作思路不宽,工作举措不够创新。

  原因分析:工作中习惯于凭老方法、老经验办事。思想上开拓意识不强,工作上创新精神不足。没有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引领作用,在调动干部做好工作和参与各项事业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三、整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县委和政协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政协机关党支部和县教育系统党委的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参与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为载体的各项活动,不断曾强组织生活活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进一步加强宗旨意识。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坚定群众立场,坚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多深入基层、深入联系乡村,认真收集群众困难诉求,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急难问题。

  (三)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要努力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要时刻保持迎难而上的锐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0

  一、关注教师成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早在1931年,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就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他强调,师乃校之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早已给出答案——“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所以,教师必须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学高身正之人,才能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二、关注学生未来,走体验式育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思想家梭罗也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片面畸长,要善于等待、“自然成长”。

  我们主要践行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采取“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模式,认真实施我校四大重点教育工程。一是核心价值夯实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切实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开展“八礼四仪”主题德育活动,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教育,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二是自主管理推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和学生品行量化互评机制,建立“五星班级”评比制度,与学生签订《文明守纪承诺书》,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和志愿者服务队,深化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五自教育,定期总结宣传正面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三是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理财教育、安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构建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道德伦理教育为基础,艺术审美教育为依托,富有时代特征的综合德育框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中更加深切地感悟生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会宽容,学会承受,学会付出,懂得感恩。四是心理健康呵护工程。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托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担当骨干,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和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关注教育质量,走课程化创新之路

  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点。从教育公平促进的大局来看,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浅滩,而要不断更新课程理念,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是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就是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按照“三年一盘棋”的教学方案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的校本化教学序列,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全面推进泰微课“双向五步十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课程”“翻转课堂”实验和“绿色智慧课堂”活动,逐步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校本教研,建立规范的集体备课活动机制,开展互动式集体备课、驱动式听评课和联动式学科研讨活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二是社团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社团活动更加关注的是能力、兴趣、情感的培养。我们理解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考的课程体系。我校现有大小10多个社团,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效果、指导老师均能得到保证。在谋求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精品特色社团,作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代表和方向,将部分品牌社团升级为课程,尽可能地涉及不同层面、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是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突出个性;而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共性。无论是国家基础课程、社团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是我校实现“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必由路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努力践行“好人+能人=全人”的培养模式。

  四、关注文化元素,走内涵式强校之路

  常州北郊中学提出“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苏州景范学校认为“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竞争力,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内涵”。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我们本着这样的心态,一步一步地进行着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去实现校园人格的集体定型。

  在校园显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宗旨,营造富有内涵的育人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节日文化”为基础,努力构建“和美”校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美丽班级”创建为抓手,建设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梦想,一所学校一个梦想,一个家庭一个梦想,作为国与家梦想实现的桥梁,一所学校应当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作为一所新建的市直初中,我们坚守“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的办学理念,借助队伍优化、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育人等途径,开拓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梦想之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健全学科支撑体系、推动各类课程协同合力、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着重锤炼学生的品德修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

  特色师范教育体系。一方面,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坚守初心、强基固本,牢牢把握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真正把教师教育做优做强,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另一方面,勇于变革,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时”,吸引更多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培养更多卓越教师,让优秀学生成长为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

  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高校应以责任担当和切实行动投入到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特别是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创新教育“扶智”路径,促进区域人才均衡发展。针对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优秀师资“下不去、留不住”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时代“强师”计划,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师范生政策,强化与地方的办学合作和对口支援,以教育帮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特别是重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各方资源,推动教育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增量提质。激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活力,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2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3

  一、关注教师成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早在1931年,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就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他强调,师乃校之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早已给出答案——“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所以,教师必须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学高身正之人,才能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二、关注学生未来,走体验式育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思想家梭罗也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片面畸长,要善于等待、“自然成长”。

  我们主要践行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采取“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模式,认真实施我校四大重点教育工程。一是核心价值夯实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切实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开展“八礼四仪”主题德育活动,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教育,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二是自主管理推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和学生品行量化互评机制,建立“五星班级”评比制度,与学生签订《文明守纪承诺书》,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和志愿者服务队,深化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五自教育,定期总结宣传正面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三是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理财教育、安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构建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道德伦理教育为基础,艺术审美教育为依托,富有时代特征的综合德育框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中更加深切地感悟生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会宽容,学会承受,学会付出,懂得感恩。四是心理健康呵护工程。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托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担当骨干,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和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关注教育质量,走课程化创新之路

  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点。从教育公平促进的大局来看,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浅滩,而要不断更新课程理念,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是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就是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按照“三年一盘棋”的教学方案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的校本化教学序列,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全面推进泰微课“双向五步十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课程”“翻转课堂”实验和“绿色智慧课堂”活动,逐步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校本教研,建立规范的集体备课活动机制,开展互动式集体备课、驱动式听评课和联动式学科研讨活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二是社团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社团活动更加关注的是能力、兴趣、情感的培养。我们理解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考的课程体系。我校现有大小10多个社团,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效果、指导老师均能得到保证。在谋求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精品特色社团,作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代表和方向,将部分品牌社团升级为课程,尽可能地涉及不同层面、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是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突出个性;而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共性。无论是国家基础课程、社团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是我校实现“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必由路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努力践行“好人+能人=全人”的培养模式。

  四、关注文化元素,走内涵式强校之路

  常州北郊中学提出“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苏州景范学校认为“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竞争力,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内涵”。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我们本着这样的心态,一步一步地进行着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去实现校园人格的集体定型。

  在校园显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宗旨,营造富有内涵的育人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节日文化”为基础,努力构建“和美”校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美丽班级”创建为抓手,建设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梦想,一所学校一个梦想,一个家庭一个梦想,作为国与家梦想实现的桥梁,一所学校应当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作为一所新建的市直初中,我们坚守“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的办学理念,借助队伍优化、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育人等途径,开拓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梦想之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4

  在认真学习“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学习材料后,本人认为,它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师队伍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因为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而做好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则是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真正提升教师的地位,真正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之中,中国的教育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与提升。xx的讲话已经表明了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真钻研、真行动、真改变,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现将个人心得简述如下:

  一、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

  xx关于好老师标准的第一条就是“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这是从我们教师的政治素质上讲的。作为教师,应该持之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待工作,把工作当做事业,坚信教育的前景,坚信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育在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当前的农村地区的基础性教育,在国家大的形势政策的背景下,拥有着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我们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要有一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要把教师这种平凡的职业与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有机统筹。正如xx所说,我们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师应该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这是xx《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好老师标准第二条。我认为这是从道德素质角度说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刚出道的青年老师,一定要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正如xx所说“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这个转型的社会,浮躁的年代。要保持内心的淡定,坚守自我的道德水准,保持住最初的一份真实,恪守住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保留着自己特殊职业的职业操守。力求平凡之中不平庸,平淡之中不平常。

  三、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专业素质。

  xx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说道“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旨在提醒老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素质的提升。前者是低层次的要求,是对做好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的基本要求;后者是对教师高层次的要求,是对老师教育的灵魂的要求。作为我们年轻的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充分的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升,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学习教学论,学习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方法与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能力。孔子主张“仁爱”,墨子主张“兼爱”,耶稣引导世人泛爱。教师展现的是一种大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世界上最美丽的心灵之花。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学生当做特种兵一样“严爱”;在生活中应该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疼爱”。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的正视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在校求学时候的喜悦。让学生在跟随自己学习时候得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让别人因你而精彩,不要让别人因你而无奈!”是我经常对自己学生所说的一句话。不仅对学生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只要是在讲台上站一分钟我就“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只要面对学生,我就一定“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而不懈地奋斗。争取做一个学校满意,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5

  一、关注教师成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早在1931年,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就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他强调,师乃校之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早已给出答案——“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所以,教师必须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学高身正之人,才能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二、关注学生未来,走体验式育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思想家梭罗也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片面畸长,要善于等待、“自然成长”。

  我们主要践行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采取“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模式,认真实施我校四大重点教育工程。一是核心价值夯实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切实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开展“八礼四仪”主题德育活动,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教育,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二是自主管理推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和学生品行量化互评机制,建立“五星班级”评比制度,与学生签订《文明守纪承诺书》,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和志愿者服务队,深化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五自教育,定期总结宣传正面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三是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理财教育、安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构建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道德伦理教育为基础,艺术审美教育为依托,富有时代特征的综合德育框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中更加深切地感悟生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会宽容,学会承受,学会付出,懂得感恩。四是心理健康呵护工程。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托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担当骨干,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和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关注教育质量,走课程化创新之路

  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点。从教育公平促进的大局来看,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浅滩,而要不断更新课程理念,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是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就是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按照“三年一盘棋”的教学方案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的校本化教学序列,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全面推进泰微课“双向五步十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课程”“翻转课堂”实验和“绿色智慧课堂”活动,逐步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校本教研,建立规范的集体备课活动机制,开展互动式集体备课、驱动式听评课和联动式学科研讨活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二是社团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社团活动更加关注的是能力、兴趣、情感的培养。我们理解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考的课程体系。我校现有大小10多个社团,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效果、指导老师均能得到保证。在谋求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精品特色社团,作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代表和方向,将部分品牌社团升级为课程,尽可能地涉及不同层面、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是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突出个性;而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共性。无论是国家基础课程、社团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是我校实现“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必由路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努力践行“好人+能人=全人”的培养模式。

  四、关注文化元素,走内涵式强校之路

  常州北郊中学提出“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苏州景范学校认为“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竞争力,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内涵”。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我们本着这样的心态,一步一步地进行着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去实现校园人格的集体定型。

  在校园显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宗旨,营造富有内涵的育人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节日文化”为基础,努力构建“和美”校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美丽班级”创建为抓手,建设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梦想,一所学校一个梦想,一个家庭一个梦想,作为国与家梦想实现的桥梁,一所学校应当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作为一所新建的市直初中,我们坚守“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的办学理念,借助队伍优化、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育人等途径,开拓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梦想之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人民满意 教育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100字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800字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500字 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300字 人民满意教育感言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什么 人民满意教育有哪些建议 “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