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心得7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的内心获得更大的成长,一篇能给人带来深思的心得体会一定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7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的内心获得更大的成长,一篇能给人带来深思的心得体会一定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篇1
以高质量发展释放“民生红利”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人民”“民生”是这场会议中的高频词,从中不仅可以体味到浓浓的民生情怀,还能深切感受到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把一以贯之将人民利益“置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释放“民生红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之所盼即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来越牢,人民群众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盼头。实践再次证明,群众的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人民的期盼就是发展的“导航”,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科学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终迈向胜利的彼岸。因此,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切实在改善民生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同频共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可以说,没有稳定的就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没有高质量就业,群众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眼下,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小,疫情叠加的风险不少,如何抓紧抓实抓好就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要稳住民营企业这一就业的主渠道,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减轻税费负担,努力稳住民营企业现有岗位。要坚持以创业助力稳就业,落实好创业补贴、贷款担保、场地安排等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有针对性地实施多样化、差别化的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推动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同时,要扎实做好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建立健全精细化、长效化、制度化的就业帮扶工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特困人员等群体能够有序求职就业。
改善民生,既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说明了群众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方面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必须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聚焦解决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更好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篇2
开启新征程 实现新作为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开启新征程,展示新作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新的成就令人鼓舞。数据虽然枯燥无味,但最具有说服力。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3个月左右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在全球率先按下“重启键”,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奋斗者号”成功实现10909米坐底纪录,“嫦娥五号”九天揽月采得月壤回,中尼共同宣布珠峰新高度8848.86米……这一系列亮丽的、精彩的数据,让人民满意,令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历史史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新的形势逼人警醒。“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拿起历史的望远镜、时空的放大镜,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存在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一批“卡脖子”问题急需解决。中国经济是一片汪洋大海,狂风巨浪不能掀翻大海,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性、增强忧患意识,把握规律性认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布置得更周密一些。只有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我自岿然不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征程催人奋进。“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的使命呼唤新的作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非常重要。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改革为第一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时度效,抓住关键点,打通堵点,增强内生动力。要坚持民生为第一工程,以百姓心为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历经风雨的中国经济愈加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巨大优势,稳中有进、后劲十足。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持“稳”字当头、“干”字为先,擂起奋进鼓,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篇3
立“揽月”“探洋”志 做矢志奋斗人
1965年,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胸怀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一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表达了中华民族“上天揽月”“探洋捉鳖”的凌云志和征服宇宙的英雄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如今,随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10909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也要立“揽月”“探洋”志,做矢志奋斗人。
保持干事定力,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斗信念。我国探月工程围绕既定目标,按照“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从无到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断跨越,实现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历史性突破。既没有因“别人50年前就实现载人登月”而变得激进,也没有因其他国家开展深空探索而分心走神,始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用30年时光精心导演了一出“嫦娥追月”大戏。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这份定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干扰诱惑,我们既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因噎废食。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战略定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蓝图,一步一个脚印,矢志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努力奋斗。
永葆干事热情,弘扬“斗罢艰险再出发”的奋斗精神。与探月工程一样,我国的深潜器的研制历程,也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和攻坚克难的奋斗史。第一台水下机器人首次试水地点是菜窖改造而成的水池。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初创条件下,深潜器研制逐级突破,60米、300米、1000米、6000米,再到1万米。蒋新松同志胸怀“要在70岁之前,导演出一场威武雄壮的戏剧来,为国家的振兴做出贡献”的壮志雄心,奋战到了人生最后一刻。身患癌症的汪品先院士在耄耋之年仍主动申请随“深海勇士”号在海底观察采样。这种奋斗精神和热情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不被时光消磨了斗志,不被得失影响了心劲,即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昂扬的斗志和干事热情,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推进。
提升干事能力,增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奋斗本领。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提升干事能力,需要不断学习。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嫦娥五号”和“奋斗者号”的成功实践,正是我国科学家不断对未知世界学习探索的过程,不断学习世界,不断改造世界。当下,我们的工作面临新形势、呈现新特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捉襟见肘。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和外部形势,我们面前还有诸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只有重视学习、坚持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分析得透、把握得准,不断增强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篇4
一、交上满意答卷,踏上新的征程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统筹实施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宏观政策,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通过保持战略定力、准确研判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辛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答卷,同时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内外部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宏观政策必须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2021年是启动“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始之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财经工作上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财政部门要自觉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认真履职尽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二、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2021年,国家将降低赤字率,减少专项债券规模,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安排特殊转移支付,建立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适当扩大直达资金范围;省级不再压减专项资金支持县区,诸多因素都将减少中省的转移支付,对我县的可用财力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民生保障、支持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扩大内需等都对财政资金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重点支出和刚性支出压力很大,今年将是近年来财政形势最严峻、收支矛盾最突出、平衡压力最大的一年。财政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工作要求,围绕政策落实、增收节支、绩效管理、财政改革,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确保中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一)向上盯政策,工作上台阶。
1、关注财政政策调整动向,加强政策研究,了解政策信息,结合实际,优化财政支持方向、重点和方式,提高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政策的协同性,紧抓中省在减税降费、资金直达、民生兜底、债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将政策转化为资金、项目,积极对接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债券资金,确保全县实现“三保”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扩大县域有效投资,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上级政策接得住落得实。按照当前中省关于项目资金安排的原则和资金管理办法,必须高度重视全县项目库建设,进一步精细“十四五”规划中的项目编制,认真完善项目前期工作,保证在上级资金安排前,各类项目准备工作安排就绪,确保中省政策落地特别是直达资金下达时,能够有优质的项目进行对接,确保直达资金到位后能够及时启动项目实施建设,快速高效使用资金,彻底扭转过去项目实施慢、资金趴窝,上级考核督办的被动局面。
3、结合政策调整,下大力气争取项目资金。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定期通报研究中省政策动向,分期分批制定争取项目的工作计划,多渠道发力,各部门配合,抓住关键环节、关键时间节点,主动出击、主动作为,把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理出中省对紫阳的政策倾斜方向,力争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上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落实更精准,政策可持续。
1、突出稳中求进,坚持保收入促平衡,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统筹财政收入组织管理,坚持落实财税联动工作机制,规范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和非税收入征管秩序,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统筹预算收支科学配置,坚持预算安排与绩效考评挂钩,严控预算追加,硬化预算执行约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注重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持续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努力实现年度财政收支平衡。
2、突出优化结构,坚持补短板固基础,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足额预算安排、及时拨付资金,保证政策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紧盯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着力在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政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上加大支持力度,解决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坚持民生导向,持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3、突出稳扎稳打,坚持聚焦点抓关键,进一步巩固“三大攻坚战”成效。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落实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各项政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遏制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用足用好新增债券,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形成对经济有效拉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切实扛起财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着力支持生态功能区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4、突出提高服务质量,着力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和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继续发挥小微企业续贷周转金、特色产业贷和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功能,支持中小微企业培育、民营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完善农业奖补政策,重点支持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
5、突出资产长期效益,推进资产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扩大资产管理范围,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向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和扶贫资产管理延伸,从资产管理建章立制、确权登记向抓制度落实、日常管护延伸,夯实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调动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资产的长期连续效益。
(三)向内抓管理,绩效更精细。
加快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绩效”闭环运行机制,完善绩效管理全环节操作规程,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目标前置,单位申请预算资金首先要科学合理确定绩效目标,财政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后随同资金预算批复到单位,作为财政资金使用方向的领航灯塔。
2、建立绩效监控机制。组织单位围绕绩效目标运行定期开展绩效监控工作,财政会同主管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研判,目标偏离较大的及时纠正,问题严重或者滞留时间较长的及时收回资金。
3、完善绩效抽审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进行绩效抽审,促推项目绩效质量提升。
4、落实绩效结果运用。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持续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利用好预决算公开信息平台,将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予以公开,以公开促规范。落实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预算资金和调整财政支出方向的重要依据。
(四)措施再加力,改革更深入。
1、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持续简政放权,加强政府采购监管,积极推进联合执法和联合惩戒。
2、深化财政监督管理改革。加强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严肃财经纪律。积极推动财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等贯通协调,加强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
3、深化基层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基层基础建设,提升依法理财、规范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所在本辖区的就近就地监管的优势,全面落实财政所的管理责任,将财政资金管理关口下沉,提高办事效率,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努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篇5
善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对发挥领导干部骨干作用、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领导干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明确要求。
做认识上的“明白人”。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大战略。通过用历史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正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不是被动的应对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不是各地搞自我小循环。只有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认识新发展格局,用发展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认识新格局、立足新格局、适应新格局,才能引导各级干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发展主动权、下好发展先手棋、实现发展高质量。
做本领上的“内行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发展格局改变以往“两头在外、加工在内”的经济模式,具有许多新特点、新内涵,对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新任务,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难于适应新格局的需要,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准确分析经济形势,把握经济政策走向,根据市场规律作出正确决策,绝不能当新发展格局的“门外汉”、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外行事”。正因如此,要加大对干部精准培训的力度,做到新发展格局推进到哪里、干部培训就跟进到哪里,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习什么。通过向书本学、向市场学、向实践学,不断深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新发展格局的专业技能和过硬本领,着力打造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骨干作用。
做行动上的“实干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会从天而降,不能坐享其成,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推动落地落实。领导干部作为党的大政方针具体践行者,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和发展定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找准在新发展格局当中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结合工作职责职能,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以趟“深水区”、啃“硬骨头”的毅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的“堵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立交桥”。在制定本地发展战略时,要正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避免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方保护和关门策略,深入参与国际循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新发展格局决定干事创业的格局。领导干部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真抓实干,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高质量发展中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篇6
以严问责促尽责强担当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近期部分地方问责的6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这6起案例中,有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敷衍塞责、虚于应付;有的漠视群众疾苦,为民服务不上心不尽力;有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喊在口上,教育管理监督浮在面上,规章制度空转失灵,以致“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易发多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更加自觉履职尽责。上述6起问责案例,虽然情形各异,但都背离权责统一要求,岗位责任虚化弱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公开通报这6起典型案例,传递出不担责就要被问责的强烈信号,督促和激励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以严问责促进真正负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党员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党和人民赋予权力的时候,更是压上了责任,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担当就得有多大。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问责,说明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深刻警醒,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切实履行岗位责任,提高履职本领,真正做到守责、负责、尽责。
以严问责促进有力担当。“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问责是为了促进更好地履职负责。担当,要有问责来保障,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责,要用行动来体现,否则就会成为一句口号。问责只是手段,担当才是目的。通过强化责任追究,约束不作为、整治乱作为,从而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这才是问责的价值指向。强有力的严肃问责,能让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触动和警示,切实增强担当精神,增进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真正做到职尽本能、责尽本分。
以严问责促进责任落实。“欲影正者端其表。”“一把手”的言行是鲜明的导向,“一把手”的推动是有力的保障,“一把手”作出表率,才有资格领导部属要求部属。确保问责产生广泛持久强劲的震慑效应,必须分清问责主体,抓住“关键少数”。问责从“一把手”严起,一方面,促使领导干部自身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下属的行为标杆;另一方面,促使领导干部扛起责任担当,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将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激扬精神状态、勇于责任担当。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强化问责的政治信号已经充分释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十四五”发展的道路上,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当好领路人,走好前行路,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2023心得篇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突出强调了“六个必须”: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六个必须”,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新体会、新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个必须”,第一条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面对良好开局,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经济运行虽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体制机制仍然不完善。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尽管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到持续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经济必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心得7篇 心得 中央 会议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