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十三五”及 20xx 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及 20xx 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公管办坚持“两手硬,两战赢”,以疫情防控管理、制度机制健全、强化监管整治为重点,着力保障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公平、规范、有序开展。现将过去 5年和 20xx 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繁重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公管办领导班子团结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xx 年到 20xx 年,累计完成各类交易 4371 场次,交易额达 754.79 亿元,总计增效节资达 91.02亿元。在制度规范建设、市场环境打造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
(一)制度完善有较大提升 在 20xx 年出台 7 项系列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外工程企业进诸投标与备案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关于加强工程勘察设计规范管理的意见》《政府性投资项目履约监管实施细则》《关于调整镇乡(街道)、部门(国企)工程项目招标权限的通知》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工作。拟订《进一步规范 xx 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专家评审费用支付办法》《xx 市公共资源交易评审专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专家评审秩序。拟定并由两办发文《xx 市村级工程项目实施管理
规定》(市委办〔20xx〕91 号),进一步明确村级工程项目监管的主体责任,加大对村级工程监管不力责任追究,转包、违法分包行为查处力度。对村级较小额度工程项目明确承发包模式,提供点工、包清工、工匠库等多种发包方式,同时明确决策程序和权限,减少转包和违法分包的风险,使资金真正用到民生实事工程上。
(二)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 通过取消招标文件限制性条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全流程网上招投标全面推广、网上保证金缴退系统应用、网上保函系统平台搭建、全面取消政府采购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从 10%下降到 5%,全面降低了企业投标成本;通过简化民间投资项目发包手续,试行民间投资项目(非国有<集体>资金投资的工业用房、商业用房和商品住宅等所有房屋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招标发包,进一步简化发包流程,全面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在 20xx、20xx 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招投标领域四项指标均名列前茅。
(三)
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 通过信息化建设,招投标模式实现了传统投标模式到一次也不用跑的跨越,实现了投标项目全流程网络化。全流程网上招投标自 20xx年试点,20xx 年全面实施、镇乡街道试点,20xx 年 5 月实现全市镇乡(街道)全流程网上招投标全覆盖,累计完成全流程网上招投标2402 场次,成交金额 77.04 亿元,其中镇街部门 400 万以下小额工程招投标 1330 场次,累计成交 16.38 亿元,通过 CA 加密,自动比对,
信息自动汇总等大大提高了招投标环节数据准确性,降低了传统人工模式出错风险,进一步规范了工程招投标秩序。20xx 年“全流程网上招投标”做法被绍兴市评为“最佳制度创新”。
(四)
协同监管成效显著 每年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建设项目集中检查,上一轮省委巡视组提出的水利行业串标突出问题得到根治;牵头组织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下发整改通知书 29 份,移交行业主管部门涉嫌转包线索 5 只;牵头组织超标准支付小额工程设计费专项检查,涉及金额 1.1 亿余元,制度性明确设计费计取系数为 1;配合参与市委巡察活动、清廉 xx 专项行动等相关工作。
(五)
优化规则促进发展 设置税收业绩奖励,近两年采用综合评估法和 EPC 项目均为 xx企业(或联合体)中标,总金额达 29.58 亿元。试行去库存政策,20xx年市外企业购买办公用房享受市内企业待遇政策实施以来,170 余家企业购房 7 万余平方米,金额约 3 亿元。实行投标承诺制,市外企业承诺所有增值税缴纳在 xx,建设单位凭 xx 市发票付款,实施以来净入库税收收入 1 亿余元。统筹放管服,研究完善《进一步规范镇村小额工程招投标的意见》等制度,400 万元以下施工项目,100 万元以下勘察、设计项目,均由镇乡(街道)、部门(国企)自行组织招标,明确限额以下工程可约定市内企业招标,减少转包违法分包几率。
二、x 20xx 年所做的工作
(一)交易成效十分显著 建设项目交易、政府采购和土地、产权等要素资源交易活动平稳有序进行。截止 12 月底,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完成各类交易 641场次,交易额达 165.71 亿元,总增效节资额 23.87 亿元,日均交易 2.58场次,日均交易额 6681.85 万元。其中:建设工程项目交易 129 场次,成交额73.70亿元,比预算79.01亿元节约资金5.31亿元,下浮率6.72%;建设工程代理招标 109 场次;建设工程监理招标 105 场次。政府采购108 场次,成交额 2.81 亿元,比预算 3.18 亿元节约资金 0.37 亿元,节资率 11.64%。土地(采矿权、采砂权)公开招标、拍卖、挂牌 190宗,成交额89.20亿元,比底价71.01亿元增值18.19亿元,增值率25.62%。
(二)加强疫情防控,彰显责任担当 一是筑起疫情防控线。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市公管办安排专人开展公共区域和办公区每日消杀,对参与开评标人员开展测温登记,管好单位小门。按照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安排,组织人员深入一线走访摸排,社区防控点站岗巡查,共筑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累计向社区派出支援人员 523 人次。二是开通招投标“绿色通道”。疫情期间,对应急工程项目“紧急办”,将安置区建设项目按应急工程处置,在市建企航母企业中选择 EPC 实施单位,确保安置区建设工程如期投用;民生实事招标“网上办”,开展零障碍服务,正常运行网上超市,实现不见面操作下单,供应商接单送货上门,完成采购订单 720 单,金额 389.48 万元;配套服务招标“创新办”,创新采用
微信投标方式代理招标,在规定时间通过微信提交下浮率报价单,上传开标全过程视频至微信群接受监督,实现项目全流程“不见面”。三是服务企业保障生产。选派 2 名年轻干部成为“驻企服务员”,两年内服务定向企业,定期走访调研,上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保障复工复产。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网上招投标扩面提质 以“互联网+”为基点,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一是建设工程全流程网上招投标纵向延伸。在工程施工项目全流程网上招投标市域全覆盖的基础上,迅速部署推进全流程网上招投标纵向延伸拓展工作,已实现代理、监理项目全流程网上招投标,截止目前已完成网上监理招标 109 场次、网上代理招标 105 场次。二是简化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打造“互联网+政府采购”体系,依托云平台全面推进政府采购网上电子招投标,从招标文件制作到开评标全过程均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完成,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采购效率,有效实现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零跑腿”,现已完成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网上招投标项目 624 只。做大做强做精“政采云”网超平台,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实现供应商库、商品库全省共享,我市已上线办公用品、家具用具、机电设备等 14 大类共 8.2515 万余件商品,截止 12 月底共完成网超交易 23044 单,交易额超 18059.6 万元。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定点采购范围,完成工程配套服务、保安服务定点采购、物业管理服务定点采购等项
目的入围工作,方便采购人选择。推进 xx 地方精品馆建设,引导市内各采购单位优先采购精品馆商品,切实发挥政府采购在扶持中小企业、支持地方企业发展的政策激励作用,实现 xx 制造走出去、走上去。截至目前,126 家制造商入驻 xx 精品馆,已上架 1199 个产品。三是建设投标电子保函系统。建立建设工程项目电子保函平台,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20xx 年实施电子保函以来已完成项目 63 个,累计为企业代替投标保证金缴纳金额 32000 万元。
(四)加强制度规范,着力净化市场 依托于制度建设,加强招投标程序规范,优化评标办法,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实现“择优”,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制度建设,营造公共资源交易清朗高效的氛围。一是规范政府(国有)投资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投标。走访调研我市项目实际,起草了《xx市政府(国有)投资项目工程总承包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后发文实施。意见明确工程总承包项目适用的范围,明确各阶段管理责任,指引项目业主有序开展项目建设,提高政府(国有)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工程总承包的效果。二是探索工匠库模式。在浬浦镇试点工作基础上,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与市财政局、税务局、农业农村局、建设局等单位进行对接完善,出台《xx市农村建筑工匠及招投标实施细则》,并推广实施。三是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成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对接,信用信息查询功能嵌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投标单位入库审核条件,有效防范和限制了失信企业参与招投标业务。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即将
出台《xx 市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将施工企业履约情况(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管理班子、民工工资等情况)作为信用体系重点评价因素,结合企业信誉、资质、业绩、地方贡献等因素,公布企业综合信用分,并纳入发改局信用 xx 平台和网上招投标系统,实现施工现场和招投标市场“两场联动”。
(五)加强市场监管,重抓集中整治 深入开展全市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为有效遏制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4月下旬,联合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公安局对全市范围内建设工程进行了集中督查。共抽查在建项目 31 只,其中水利 10 只、交通 7只、房建及市政 14 只,下发整改通知书 29 份,移交行业主管部门涉嫌转包线索 5 只。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线索排摸、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重点从巡视巡察反馈、质疑投诉、督查指导发现问题、信访举报等渠道摸排线索,从串标围标、项目挂靠等案件中深挖线索。根据市扫黑办要求,结合我办职能实际,出台《关于防范、打击工程项目串标围标的若干规定》,并上报市扫黑办;投诉质疑受理 11 起,处理各类企业 4 家,开展“五清村居”建设检查指导,分两组检查了 23 个镇街,发现问题 9 大类,下发检查情况通报 3 份,11 月 30 日—12 月 11 日对全市“五清”村居申报村村级工程实施管理情况进行了考核并下发通报。加强与公安经侦、治安等联系,提供串标围标线索一只,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净化招投标领域市场环境。狠抓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及招投标环境整治。按照“坚
持问题导向、重抓集中整治、完善工作机制、增强监管能力”的总体要求,起草《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及招投标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及招投标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会议,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专项检查、企业信用和投标承诺履行情况专项检查、市外市政房建监理备案企业专项检查。截止 20xx 年底,会同公安、建设、交通、水利、税务等部门检查项目 200 余只,查办围串标案件 1 起,行政处罚 3 起,下发整改通知书 117 份;取消享受市内企业政策 43 家,暂停投标资格 132 家。
(六)提升服务效能,保障发展大局 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市公管办深入东和乡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通过蹲点调研、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聚焦企业、群众、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针对性、有效性的帮扶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基层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切身问题。根据活动办交办的专项活动问题和各走访服务组交办的部门协调解决问题清单,按照“到时、到事、到人、到位”要求,制定了“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牵头、业务科室具体承办的责任清单,及时走访各村镇、社区和企业,深入交流、积极应对、有效处置。会同东和乡等组成的走访服务组共计完成三服务事项 604 项,完成率 100%。落实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出台《关于实施“325”工程
深化“三服务”机制的通知》,组建 5 个分片指导小组,每个分片指导小组由 1 名责任领导和 3 名联络人组成,跟踪服务全市 103 只 800 万元以上政府性投资项目及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按照助力全市重大政府性投资项目高效推进、着力基层小额工程招标有效提质、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公正效能三大目标,通过开展百只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百人次分片业务指导交流,全面组织开展“五深入”服务,即深入服务企业、深入服务基层、深入服务本地制造、深入服务项目一线、深入服务部门(国企),目前已组织走访服务镇乡(街道)、部门国企 43 次,上门解决网上开标设备配置、年度入围项目经理在建认定等 51 个问题。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能力素质 一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年初召开部署会统筹安排学习进度,制定并下发《20xx 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20xx 年度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结合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制度和周一夜学制度,重点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及时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党小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讨论,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全...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