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信访工作汇报
网上信访工作汇报如何写 ? 以下是本人收集的关于《网
上信访工作汇报》的文章,欢迎借鉴参考 !
篇一:网上信访工作汇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育局深刻认识到开展网上信访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网上信访是党和国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是信访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在县信访办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以 xx 大精神为指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利用网络资源,扎
扎实实地做好网上信访工作,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建立面向群众的网上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逐步将网上信访建设成为群众信访活动的主渠道。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按照新津县网上信访工作的要求,成立以一把手挂帅、相关科室配合的网上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相关责任。二是建立网上信访工作机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确保我局网上信访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网上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冯仲祥 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 组 长:曹炳强 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张崇洪 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张宏权 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刘明磊 教育工会副主席
吴成忠 教育局中教科科长
雷 虹 教育局小教科科长
王晓革 教育局安全科科长
谢 成 教育局艺体卫科科长
周永良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宏权同志兼任。
三、工作原则
网上信访工作按照国家信访局关于网上信访试点工作“四项原则”和“四个因地制宜”要求,结合教育局网上信访的现有基础和实际情况,抓好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 一 ) 依托现有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应
用软件,做好与全县信访信息系统的对接。
( 二 ) 方便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面向
广大群众,简化操作流程,方便群众利用网上信访渠道提出
意见建议或投诉请求。
( 三 ) 公开透明的原则。 严格按照 《信访条例》 的规定,
增强工作透明度,力争把大部分可以公开的信访事项办理过
程和处理结果在网上公开,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 四 ) 快捷高效的原则。立足于解决问题,建立健全适
应网上信访特点的工作机制和方便群众网上信访的保障机
制,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工作效能,在第一时间内向
群众反馈处理结果。
四、建章立制,规范程序
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网上信访的特点规范了网
上信访事项办理程序,研究建立了领导阅批网上信访事项制
度、网上信访答复制度、网上信访督查督办制度、网上信访
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制度,实现网上信访规范化和制度化。
五、工作措施
( 一 ) 加强网上信访宣传力度
加强对网上信访的宣传,让群众了解网上信访的功能
和作用,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这一新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将网
上信访建设成为教育局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
多种宣传方式,公布网上信访网址、 《网上信访须知》 、《网
上信访程序》等,大力提高了网上信访的知晓度。
( 二 ) 专人专机负责网上信访工作
教育局高度重视网上信访工作,为确保网上信访工作
的顺利开展,专门配置了一台微机来落实网上信访工作,并
安排了专人负责网上信访工作,由教育局办公室周永良负责
每天进入网上信访网站,查看教育局的工作平台,及时处理
有关教育的网上信访案件。
( 三 ) 严格按照网上信访要求 , 做好网上信访工作
一是坚持领导解决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包案制度。对容易引发群体性信访事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定期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影响大局稳定的重点
问题,经汇报后单位领导包案处理。 二是坚持领导值班制度。
教育局对网上信访作了具体的安排,局长每周五为信访接待日,其余局领导轮流到信访室值班,切实掌握县教育动态,努力为信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把信访案件当作开展机
关效能建设、实践“ xxxx ”重要思想、转变工作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头等大事来抓。今年以来,各级信访干部变群
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热点难点问题,许多信访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较好地解决。
篇二:网上信访工作汇报
XXXX(上级部门 ) : 今年来,我市的网上信访工作在上
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镇和市直相关部
门的支持配合下,依法、及时、妥善处置和协调解决了一批
群众网上信访问题,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了件件
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了积
极努力。现将我市一年来的网上信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市委市府高度重视网上信访
工作,深刻认识到开展网上信访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
到开展网上信访是党和国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
度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
众联系的重要举措,是信访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一年
来,我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市的要求上来,
利用网络平台,扎扎实实地做好网上信访工作,积极推进建
立面向群众的网上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逐步将网
上信访通道建设成为群众信访活动的重要渠道。
二、认真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成立了网上信访工作领
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单位其
他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
网络信访科” ,具体处理群众网上信访工作
; 二是把网
上信访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一起安排,一起部署
;
三是落实了专项资金作为网上信访工作经费
; 四是专门配备
了网上信访工作所需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仪等设
备,确保了网上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畅通渠道,丰富形式
我市于今年初开通运行“信
访网” ( 域名 XXXXXXX),共设置“组织机构”
、“信访动态” 、
“网上信访受理中心” 、“领导信箱”等栏目。运行以来,访
问量日益增加,为网上信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目前,我市网上信访工作形式多样:人民网地方领导
留言板,省长信箱,市委书记、市长信箱,信访局信箱,书
记、市长热线电话。为群众来访降低了成本,畅通了渠道,
在群众中形成了“上网能说事、能办事、能办成事”的良好
社会氛围 , 充分发挥了网上信访工作在整个信访工作中的作
用。
四、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
网上信访的特点规范了网上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建立了领导阅批网上信访事项制度、网上信访答复制度、网上信访督查
督办制度、网上信访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了网上信访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了网上信访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查实。确定专人负责查实是否有网上信访件 ; 二是分类。
接到信访件后,网络信访科及时对问题进行审核分类 ; 三是
报批。先由网络信访科对信访件提出初步意见,报局领导审
核,然后呈报分管领导 ( 重要信访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
导 ) 签批。四是办理。根据领导的签批,明确办理要求和时限后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五是回复。责任单位在规定时
限内办理完结后将处理情况报告市信访局,然后由市信访局
审核后及时反馈信访人,做到案结事了。
五、工作成效及经验 今年 111 月,我市共受理 “书记、
市长接访热线” 981 件,其中:求决、投诉类 287 件,咨询
类 559 件,建议及意见类 135 件 ; 办理网上信访 292 件,其
中:“书记、 市长信箱” 180 件,“省长信箱” 转交办件 71 件,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 16 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
难点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具体做法为:
( 一 ) 高度重视,努力营造网上信访工作氛围。在办理
“网上信访”过程中,始终注重强调“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不仅强调部门的责任,更注重强调领导的责任,突出
“书记、市长信箱”是市委、市府一把手工程,做到了群众
知情、领导知情、 部门知情, 使群众也得到了满意的知情权。
( 二 ) 完善制度,努力强化网上信访工作保障。市群工
部开展“网上信访”工作后,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
要求和规定来加以规范和督办,建立“网上信访”办理工作
规则,制作《省长信箱交办单》 、《书记市长信箱交办单》等
软件资料,明确办理部门的解决时限,做到件件有着落、事
事有回音的“公开、透明”的信访模式。
( 三 ) 整合资源,努力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 “网上
信访”方便了群众,规范了工作,提供了服务,尤其是在我
市所面临的农村贫困群体、农民各种款项、土地拆迁、山林
土地纠纷、 涉法涉诉等众多信访突出问题情况下, 还能将“网
上信访”做得既有反映又有回音。
六、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部门对网上信访件的重视程度
不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
二是由于网上信访工作的特殊性,其性质、作用和相
应职能还不为多数人了解,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对群众通过
网络渠道反映信访问题有所制约。
七、下步工作打算
( 一 ) 按照新时期网上信访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
网上信访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政府信息
公开等平台,加大对网上信访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
众了解网上信访的作用、性质和功能,引导群众依理、合法
地从网上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方便、快
捷地为群众解决困难与问题,也减少群众亲自来访带来的不
便,为市委、市政府排忧解难。
( 二 ) 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推动网上信访工作再上新
台阶。针对存在的现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
网上信访工作成为我市信访工作的一个亮点 ; 继续加强对网
上信访工作的领导力度,全力推动大信访工作格局形成 ; 进
一步总结完善网上信访工作, 将“网上信访” 工作做得更好,
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贡
献。
中共 XX 市委群众工作部
XXXX年 XX 月 XX 日
相关热词搜索: 信访 信访 工作总结 汇报 网上信访工作总结汇报x版权所有:演说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演说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演说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027742号